藥材性狀:性狀鑑別,本品多為乾癟的蟲體,長4-8cm,黑褐色或黃棕色。頭部三角形,複眼1對,單眼3個,呈倒三角形排列於兩觸間上方;前胸背側緣具細齒。翅、足多殘缺不全。體輕、質脆,易碎。氣微,味微鹹、澀。栽培要點:氣候:喜暖,樹上棲生。野生、自由繁殖。
工具/原料
採收加工:夏、秋季間捕捉,晒乾。淨制:除去雜質;切制:用水燙死,晒乾或烘乾。
內服:研末,1-2只。外用:適量,搗敷、研末(口畜)鼻、吹喉或調敷。
方法/步驟
①治小兒急驚,定搐:螳螂一個,晰蜴一個,赤足蜈蚣一條。上三味,同為細末。每用一剜耳,吹入鼻內。
②治喉症,不論新久,咽喉腫痛或破爛:螳螂一隻(晒乾),淨冰片一錢,硼砂七分,正綠窖梅(去蒂)五分。共研細末,吹入喉內。能生肌,消炎。
③治痔瘡:燒螳螂(褐色者)服之。
注意事項
性味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定驚止搐;解毒消腫。主小兒驚癇抽搐;咽喉腫痛;疔腫惡瘡;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