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從它的質量上來分析。
翡翠,是緬甸出產的硬玉,是世界上珍貴的寶玉石資源。其儲存量和開採量都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翡翠根據其顏色和種水的差異,價格會差別很大。
常見的往往是無色無種,有種無色,有的是色好卻無水,這些因素導致了其價值不會賣的好,如果是一塊色好種好的,那麼價格就可能是無色無種或者有色無種,無色有種的N倍,成了極具收藏價值的稀罕物。
面對這樣的價格差別,有的不良商人便想到了作假。

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步驟/方法

人工染色
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區域性染成翠綠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澤會隨時間轉淡及變暗啞。真正精細染色品,外行人是沒辦法用肉眼辨識,就連經營翡翠玉石多年的人也不敢擔保一定能夠火眼金睛,識別真假。必須需要行家以科學的方法檢驗,加上專業知識才能鑑別。
對染色做工粗糙品,可以肉眼觀察下列特徵:1,外觀顏色暗、沉悶且偏藍,因是由藍色素汙著染色。
2,顏色僅存在表面層,看起來’浮浮"的。
3,顏色的分佈是由染色的主脈紋分出細脈染色紋,如同植物主根分出側根而遍佈全石。
4,染色翡翠將失去光澤而呈“幹”或“缺水”(不透明)。
5,顏色偏藍色不自然,即所謂邪色。
6,顏色特別“整齊”像穿制服一樣,千篇一律。
7,雖然染色翡翠多是單一色,但並不是說多色者就不會是染的,尤其手鐲更有可能染成綠色、紫色及紅色的三色手鐲即所謂褔、祿、壽鐲。
應用標準寶石鑑定儀器檢查:
1,染綠色的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橘紅色或粉紅色;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藍色素及根系紋;用手持分光儀觀測,可測得6300A-6700A有一寬而模糊的吸收帶。
2,染紫色者,在長波紫外線下呈強度到非常強度橙色熒光反應,對短波紫外線則呈弱橙色熒光反應。
3,染料(色素)聚集在表面的裂縫中。

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鐳射輻射致色
輻照改色的翡翠,在鏡下或燈下觀察可發現翡翠的綠色圍繞在表面,呈環帶狀或斑塊狀分佈,這種c貨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變為紫紅色,加鹽酸或用火烤可使其褪色。
用這類方法處理過的翡翠,初看翠綠動人,透明度好,但翠裡透藍,玉件的表面有被轟擊的痕跡,轟擊處與未被轟擊處比較,前者表面比後者表面色深。
鍍膜翡翠。在白色次等玉的表面,包裹一層很薄的綠色膠膜,使原來沒色的白玉,變成翠綠透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翡翠首飾經過長期與面板、衣服等摩擦後,鍍膜脫落,本色顯現。這種表面被覆處理的翡翠,在濾色鏡及紫外線下均無反應。
一般的鑑定方法是用顯微鏡放大檢查其特徵:
(1)表面失去翡翠特有的粗糙面(坑坑凹凹);因被膠膜包裹而光滑。
(2)可看到膠膜的染色色表成細微點,點狀散生於膠膜與種玉之接合面。尤以底面之藍色表最清楚。
(3)將翡翠倒翻過來,底朝天時,可看到顏色集中在玉的周圍。
(4)有時可看到膠膜破損之處顯出種玉原來的顏色。也可以用熱針或大頭針刺破膠膜,但此法須謹慎應用。另外也可用分光儀,在紅色區觀察到一條粗的吸收光譜

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人工焗色
區分天然的紅色翡翠和焗色的紅色翡翠難度較大,因二者的紅色都是由硬玉中微量的鐵離子所致,只是天然的紅色翡翠透明度較好,紅色部位光澤較強,顯得
有“靈”氣,而焗色的顏色紅得呆板,厚重而均勻,這是因為天然的致色過程是在大自然中緩慢形成,而人工焗色則是在短時間內急劇變化而成。
這些作假致色的翡翠首飾,戴久以後顏色都會發生變化。
還需要從翡翠首飾的觀察環境來分析。
翡翠,是很有靈性的東西,在不同的觀察環境下,其顏色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1,光線。“月下美人燈下玉”,一般來說,翡翠在燈下會顯得更加漂亮,這種現象叫做“吃光”。有的翡翠在燈下不發生變化,叫做“不吃光”。所以名珠翡翠的翡翠攝影都在自然光線下進行,並且進行上手照拍攝,保證客戶收到商品後的心理預期。
2,背景。任何色彩在不同的顏色背景下觀察時,都會發生一定的視覺差異。行家在翡翠的鑑賞、評估中,都是以在白底上看到的效果為準。
3,陪襯。我們在評估判斷一件翡翠時,它周圍的環境也會影響我們評估判斷翡翠的品質。

翡翠收藏:緬甸翡翠首飾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注意事項

人體面板對翡翠首飾起到一定的軟拋光作用。翡翠首飾和人體面板長期接觸,類似水滴石穿的作用,使得緬甸翡翠首飾表面更加光潔,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翡翠首飾會越戴越亮。

原因, 顏色, 翡翠, 首飾, 緬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