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總體資金來測算散戶與莊家的實力,可以說在伯仲之間,但是散戶的名字就明顯的體現出了其特徵:資金散,思想散。由於投資者資金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不能有效左右股價,加上投資者貪婪、恐懼和後悔等弱點,使得投資者的投資行動散亂不一,難以形成規模。
工具/原料
步驟/方法
這也是正規軍和游擊隊的區別。但這裡所提的游擊隊,特指散亂的資金和操作的投資者。而諸如機構投資者等主力,堪稱正規軍,因為他們的分析和行動、操作是整齊劃一的,所以,對於投資者散亂的游擊隊資金,他們具備先天的優勢。況且戰場只有一個:股票市場。那麼,就很簡單了。由於主力具備較為迅速和充沛的市場資訊和公司資訊,他們更容易做出理性和及時的決策;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散亂註定了其處於博弈方弱勢格局的必然,同時加上其人性的弱點在主力面前暴露無疑,毫無疑問成了市場的虧損方。
投資者對於散亂方面,是較難以規避的,這需要涉及選擇真正有實力的公募或私募基金,抑或銀行真正能製造收益的理財產品,即將閒散的資金參與進有組織有紀律的集合性資金,別無它法,除非從量價而言掌握了做股的精髓,並能克服人性的弱點,這樣方能盈利。
看下莊家主力賺錢的過程想必你就會明白很多。主力賺錢最簡單的手法是在高位吸籌計劃的30%,然後打壓,打到預定的位置後伏住不動。在這個過程中,主力通過各種買賣盤的掩飾手法將人氣打散,當散戶表現的急躁而紛紛賣出手中持有股票的時候,莊家把股價拉昇到當時低位價格5%~lo%,然後散戶因為恐懼和貪婪而繼續賣出股票,同時主力配合市場的利空訊息進行吸籌,這個時候莊家至少要完成吸籌計劃的60%,使總成本下降30%,完成吸籌任務後,莊家會急速將股價打壓下來,然後又快速拉昇,經過反覆幾次後,使散戶失去方向,買進怕套,賣出又擔心升,處在兩頭為難之境。這個時候,莊家悄悄地開始拉昇,當股價拉到計劃股價的25%時,莊家會做出放量拉昇的架勢來逐步吸引人氣,當人氣吸引到一定量的時候,股價會快速拉昇到計劃價位的50%,莊家開始派送,一般以小單賣出,大單吃進,但總量是賣多買少,當股價上升到70%時,由於莊家加速了派發,會導致股價下調,於是,莊家又要作一個相似於底部震倉整理的式樣圖,將一部分散戶迷惑,然後繼續拉昇到計劃價位的90%,繼續派送至100%,這時莊家不再管股價的下落與否,會一直髮派的。這個時候莊家最怕政策面的干預,因為一旦有政策的利空出臺,中戶和散戶會恐慌性的砸盤,如果一個莊家手中的籌碼不足以護盤的時候,這個莊家就不可能完成他盈利的計劃目標了,莊家也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操作思路,借大勢之風跟著打壓,推波助瀾,這個時候莊家打壓很輕鬆,直到股價跌落幾十個點位,然後莊家會根據手中的籌碼的多少,決定是修補技術指標、作拉昇派發,還是繼續打下去,運作新一輪炒作。
通過上述莊家一般炒作方式,已經知道莊家是邊拉昇,邊派送的,並不是要等有什麼政策來了提前跑的。莊家要拉擡一支股,沒有50%左右的籌碼,是做不到的,即使先幾天知道了訊息,也一下子跑不掉。說莊家聽到了訊息提前跑了,是對股市沒有研究的人說的,其實,莊家就喜歡這樣說,也喜歡這樣的宣傳,只要散戶都恐慌起來了,莊家才好巧中取利。說國家政策是在有意保護機構,是一種幼稚的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測。莊家底部吸籌,是散戶同莊家鬥智鬥勇的關鍵,也是二種意志力的考驗,莊家有可能將股價打壓下去長時問控制股價徘徊不動。這樣的股票你只要拿得住,不管它是藍籌,還是黑籌,只要不是太垃圾的股票,絕對給你豐厚的回報;但也不要太貪,股票價格長不到天上去,賺取10%保本利,賺取20%可觀,賺取30%皆大歡喜,也可以逐步跟著莊家慢慢派送完畢。美麗的泡沫最終還是要還了出去的,空歡喜一場什麼意義也沒有。
而散戶是難以達到這個執行目的的,因為散戶的資金是比較散亂的,如果想如同莊家或主力這般對股價進行詳細的控制和步驟演練,難度可想而知。首先是專業程度上不夠,其次是無法聯合公司高管進行相應訊息配合的釋出,同時對政府政策面的把握上也不夠實力,最為重要的是資金不夠。所以很多散戶在面對主力逐步擡升和打壓的股市騙局裡面如同一盤散沙,難以有較大的作為。
因此,運作到最後,散戶即便是做短線的波段,也往往是買在高點而賣出了低點,莊家在運作過程中成本是不斷攤低的,而散戶運作整體而言成本是不斷攤高的,正是在這個不斷的不均衡博弈中,散戶最終整體虧損累累。
比如一個股價,主力將其從20元擡升到40元,在這個過程中散戶因為人性的弱點及做股的技術方法缺陷整體可能會虧20元的N倍,而主力由於攤低的成本,可能盈利不止一倍,可能會是20元的N倍,原因就在主力於其中的不斷波段攤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