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功能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功能食品行業定義與分類

(一)功能食品行業定義

(一)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是指具有營養功能、感覺功能和調節生理活動功能的食品。它的範圍包括:增強人體體質(增強免疫能力,啟用淋巴系統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便祕和腫瘤等)的食品;恢復健康(控制膽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調節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調節身體節律(神經中樞、神經末稍、攝取與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緩衰老的食品,具有上述特點的食品,都屬於功能食品。

(二)保健食品

根據《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GB16740-97)第3.1條,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食品應當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三)兩者的區別與聯絡

功能食品主要是歐美、日本對能夠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或減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種稱謂,國內更多的是對保健食品的定義,它們的本質相同,均屬於食品,但適用人群範圍和攝取量有微小的差異。功能食品是普通人可以日常適量攝取的食品,而保健食品更傾向於特殊人群定量攝取的食品,前者包含後者。

圖表1:功能食品與保健食品的區別與聯絡

(二)功能食品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功能食品的產品可以按照消費群體和食物形態兩種不同方式進行分類,按照消費群體方式可以分為營養功能性食品、專用功能性食品、防病功能性食品;按照食物形態方式可以分為功能飲料類和功能食品類。

圖表1:功能食品按消費群體分類

功能性食品按功效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為提高身體某項機能,如補充能量;一類是降低患病風險,如改善腸道消化、降低膽固醇、強化骨骼等。功能性食品之所以具有一定功效是因為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加入了特定營養成分。功能性食品中含有的成分很多,潛在功效也不盡相同,下表簡單列舉了部分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其功效。

二、功能食品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功能食品行業主要政策

我國在功能食品行業正在構建以《食品安全法》為指導,以《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為核心的法規體系。從目前的統計看,我國已出臺的涉及保健食品的行政性和技術性法規近400部,這些法律法規涵蓋了所有的品種和絕大部分環節,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並比較完整的法規體系。

《食品安全法》的出臺,使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了“母法”,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其他方面的法規提供了指導和原則。針對保健食品的安全與監管,亟待國務院儘快出臺《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是保健食品安全及其監管的核心法規和依據,是保健食品安全及其監管這一領域的“上位法”。

《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目前仍在制定中,一旦正式出臺,將推動我國功能食品安全和監管法規體系的建設,會有一系列與之銜接配套的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甚至司法解釋的出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功能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

圖表1:國內功能食品行業重要監管政策

從最新情況看,截至2013年9月末,《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還沒有最終出臺。而《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原本應於2010年出臺,但由於種種因素拖延至今。主要是有關部門人士對行業沒有足夠的信心,制定管理條例過程中,都在不斷了解、提要求,反覆修改條例達5次之多。

《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國家藥監局參與起草,保健協會、保健食品企業和專家也都參與其中,目前正在等待國務院法制辦討論通過和最終釋出。條例的最後一稿已經報送到了國務院法制辦,有可能在近期出臺。

即將出臺的新條例大大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並對審批程式做了簡化,生產企業遞交審批材料進入程式後,就能知道獲得批號的時間,比以往審批時限縮短兩年左右,同時審批環節的費用也將大幅降低,幅度達到70%左右。此外,新條例的另一個亮點是將部分保健食品的逐號審批,改為了備案管理,同時監管、懲罰力度將加大。

(二)功能食品行業發展規劃

201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釋出《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功能食品方面,規劃提出,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逐步改變以液體乳為主的單一產品型別局面,鼓勵發展適合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特色乳製品和功能性產品,積極發展脫脂乳粉、乳清粉、乾酪等市場需求量大的高品質乳製品,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乳蛋白、乳糖等產品,延長乳製品加工產業鏈。

在產業佈局方面,規劃提出,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重點研發和生產優質蛋白食品、膳食纖維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營養配餐和新功能保健食品等;在中西部地區,重點培育和發展保健食品和營養強化食品,建設特殊膳食食品原材料基地,推動原料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根據規劃,到2015年,營養與保健食品產值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形成10家以上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百強企業的生產集中度超過50%。

三、功能食品行業產業鏈分析

中藥材、植物提取物、食品新增劑和食用菌等均是功能食品行業的原材料,它們在價格方面的任何變動都會影響到功能食品的成本高低,從而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

功能食品的下游主要是終端消費者,其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都會影響到中國居民對功能食品的支出分配比例。從近幾年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水平來看,中國居民在這方面的支出隨著其收入的增長而增加,且增長幅度較大,使得中國功能食品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圖表1:功能食品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四、功能食品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具體內容及最新資料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5-2020年中國功能食品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意飲食結構和食品成分的重要性,對具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2011年,中國保健品協會將非保健食品的功能食品納入保健食品統計口徑,使得功能食品市場規模達到2600億元。2012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延續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全年市場規模達到了3130億元,相比上年增長20.34%。

從功能食品的供應情況來看,截至2012年底,中國有1600餘家生產功能食品的企業,規模以上的功能食品製造企業有206家,大型企業為4家,佔1.94%;中型企業為20家,佔9.71%;小型企業為182家,佔88.35%。生產包括3560種增強免疫力的產品,1298種調節血脂、血壓、血糖的產品,1534種美容相關產品等等。

五、中國功能食品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一)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我國功能食品行業對上游的議價能力如下表所示。

圖表1:功能食品行業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二)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總體看來,我國功能食品行業對下游需求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弱。主要原因如下:

◆下游需求行業的產品供給充足

從行業的供需來看,功能食品行業需求增長緩慢,而供給充足。雖然我國功能食品行業需求量近年來總體保持著10%的增長態勢,但由於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導致行業內企業眾多,下游企業對功能食品的選擇性較強。截至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的功能食品企業有206家。

◆功能食品行業很難進行後向一體化

從行業的後向一體化來看,我國功能食品行業目前的下游行業主要是批發和零售行業。由於功能食品企業的產品種類較為有限,廠家很難進行後向一體化進行自建渠道,對下游批發和零售行業有著高度依賴。

(三)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我國功能食品行業替代品威脅較大。替代品主要有:保健器械、家庭與個人健康用品、社群醫療保健機構、心理治療、藥膳、營養飲食、健身運動等產品與服務都會直接分化功能食品的市場人群。

由於功能食品在功能上與醫藥領域諸多產品一致,所以替代品較多,功能食品不屬於必需品的範疇,很多新產品和服務的出現都構成了對功能食品的替代威脅。

(四)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我國功能食品行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較大。潛在進入者主要有:製藥企業、商品流通企業。

◆製藥企業具有產品研發優勢

產品方面,優勢則是因為製藥企業開發的功能食品批號以藥準字居多,加之製藥的背景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鉅額利潤為製藥企業堆積了大量資金,恰好符合功能食品經營需要大量前期資金投入的要求,哈三藥在電視上的狂轟濫炸足以讓普通的功能食品企業震顫,除了前幾年巨人、三株等巨頭有如此氣量,現在的功能食品肯定是力不從心的。

研發方面,純功能食品企業是無法與之比擬的,製藥企業涉足功能食品不是難事。很多製藥企業進軍功能食品行業是看準了功能食品利潤不比藥品低,而管制和投入卻比藥品低的多,是多元化戰略理想的選擇物件。

◆商品流通企業具有渠道優勢

連鎖藥店和專賣店的迅速發展對功能食品構成了來自下游的威脅。連鎖企業將眾多零散的終端整合為一個整體,大大加強了與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來自消費者的壓力將導致產品價格普遍下降,連鎖終端對利潤的剝奪能力要比獨立的藥店強的多,企業自身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減,維持高昂的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將成為現實的困難。

功能食品專營渠道的發展使得“傳統渠道向藥品看齊”的主導思想發生動搖,如何分別對待藥店和專營店展開促銷與銷售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五)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功能食品行業在我國屬於新興行業,雖然近年湧現出一些如保齡寶之類的優秀企業,但整體基礎仍然比較薄弱,主要市場仍由國外品牌或外企企業控制,國內企業整體競爭實力較弱。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行業企業進行統計發現,三資企業,企業數量佔行業的20%左右,資產卻佔據了行業50%,市場份額為40%,整體競爭能力較強。

從品牌競爭來看,高階產品基本被國外公司品牌佔據,如安利、康寶萊等公司品牌,國內企業佈局中低端,或者以配料生產為主,尚未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成品品牌,極少數涉足高階,且能佔據一席之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