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選擇,上當回答?

Tags: 條件, 人們, 答案,

將條件串聯起來,人們會在毫不知覺的情形下回答你想要的答案

方法/步驟

當你在進行選擇題的時候,你一般會情不自禁的從二者或是多者之中選擇,而不會動其他的腦筋想著別的。對於別人,也是相同的道理。這就是通過問題來限制一個人的思維,使對方處在被限制之中,而我位在主動,方便我方操控。

這也就是所謂的串聯式思維,好比在進行一個按部就班式的程式操作,好比在走一個只有一條路通向終點的迷宮,但這仍需要你高明的利用串性的心裡。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碰到。當去餐廳吃飯,你會看到,服務員總會對那些快用完餐的顧客進行詢問,“用完餐,本店還有西瓜、木瓜、草莓、牛奶供應。請問你們要哪一種?”當丈夫便回答了一句:“就來一份西瓜吧!”但是,當服務員將西瓜立馬端上來至他們面前時,他們立刻顯出了厭煩、後悔的神色來,因為才用完餐,肚子已經撐得飽飽的了,再也吃不下這個西瓜了,因此百般後悔,當初真是太不該要這個多餘的西瓜了。其實,在服務員來詢問之時,他們完全可以回答不要了,可當時他們就是沒想到要拒絕,這就是串性思維帶給他們的。

串聯選擇,上當回答

在這裡,這位服務員就高明的用了人的串性思維,也因為在特定的環境下,人們的警惕心裡放鬆了。再來說,服務員聰明再哪呢?按理,他本應該要問:“餐後,請問你們還需不需要再來點水果和飲料呢?”然後再問:“本店備有西瓜、木瓜、草莓、牛奶以供應需求,請問你們需要哪一種?”但這個服務員卻直接省略掉了這一前提條件,讓人產生一種非選擇不可的誤覺,在選擇之時他們往往忘記了自己還有要與不要的選擇權利,因而中計選擇了其中的一種。這是一種巧妙的生意技巧。在兒時,我們也常玩引人入陷阱的遊戲,一般是提出問題引人進“井”,還記得一個最常問的問題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鐵,誰重誰輕?”“小敏為買一雙鞋90元,向爸爸借了50,向媽媽了借50,所以買完鞋還剩10,還爸爸、媽媽各4元,為什麼按題目的道理50+50-48-48-2不等於0,還有那2塊錢呢?(這個演算法其實是錯誤的)”

串聯選擇,上當回答

對待這種利用人串性的迷局陷阱,它將人的思維制約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令人產生別無其他選擇的錯覺,我們還是要謹慎些,別看上文它只是出現在了一個餐廳的小方面裡,若有一天是在關係國家大事、命運的問題上,一個稍稍失誤,釀成的將是大錯。要保持清醒頭腦,思路清晰,這樣才能衝破對方的限定界限,找到方向與答案。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