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要從小抓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忽視。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兩年來青少年犯罪比例越來越大,追溯原因,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柏成家教網楊老師總結此文心理健康教育文章與各位老師及家長一起交流。
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從一定意義來看,健康的內涵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
方法/步驟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1、強化情感教育,親近全體學生.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原則是愛,要對學生實行“愛的教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2、淡化差生觀念,尊重學生人格。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首先不要傷害他的人格,因此教師應淡化差生這一概念,從人格上尊重所有學生。
教師辦事要公正,要平等對待學生。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學習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對優等生,多看缺點,對後進生多看優點。不可感情用事,要認識到只有一視同仁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從情感深處,萌發對老師的尊敬和信任。
3、創設情境,取長補短。這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特長,優等生愛展現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的優點易於顯露。而中等生和後進生的優點需要教師去發現去挖掘。這就要求教師細緻的觀察瞭解,並使他們的長處得以充分發揮。
4、放下架子,交貼心朋友。班級中總會有學生和老師作對,你對他苦口婆心地說服教育,無用;發火,無用……難道真的是無可奈何嗎?不,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放下師道尊嚴的面子,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還延續在我們身上。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教育,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保持師生民主的氛圍。
二、深入瞭解學生,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學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學校裡,有的學生學習優秀或者家庭條件優越,因而很受老師賞識。於是,他們在讚揚聲中成長,在榮譽堆裡泡大。不知不覺中形成虛榮、驕傲、嫉妒的心理。他們聽到別人的誇獎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誰敢指出他們的缺點,他們就會變得敏感、焦慮,甚至暴跳如雷。他們經常把自己凌駕於集體之上,好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甚至會對教師傲慢無禮。他們認為自己是班級中最好的,一切榮譽非他莫屬,一旦有誰在某方面超過自己,他們就不能正確對待,就會遷怒於超過自己的人,對其加以誹謗中傷。
有的學生成績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還有愛調皮的學生,他們受盡了老師的冷眼和訓斥,成了教師的“出氣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顯的缺陷,引起自慚形穢的心理。在智慧方面,他們的智慧水平低於常人,在學習與集體活動中經常處於落後地位,在家庭方面,他們的家庭有的社會地位低下,經濟狀況困窘或殘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師對優等生產生明顯的偏愛心理,對於多數處於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說,普遍滋長了嚴重的自卑心理。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在各種班集體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馬克思曾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交往的一切其他人的發展。”班集體正是學生良好品質形成的重要場所。事實證明,只有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課堂上最能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就是師生交往,課堂是學生心理成長的主要空間,教師要用愛心撫慰學生的心靈,用智慧去喚醒學生的求知慾,這將有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介紹有關傑出人物的文章,讓學生深入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神態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內心世界,體悟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情緒.
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抓住教育奇蹟,因勢利導。給學生講<
<傷仲永>
>的故事,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里人盡皆知的後進生,老師常罵他對詩一竅不通,我國的張海迪是一位高位截癱病人,但他先後掌握了四門外語、精通鍼灸……他們都成功了,憑自己頑強進取的心理素質。
傷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