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丫頭的學琴路...?

開始想丫頭學琴時候,丫頭快三歲時候...幾乎沒考慮電子琴或者租琴,就直接把鋼琴擡回家了,本來直接聯絡的老師上門教,木想到琴搬回來,書買回來,老師放飛機了!臨時找琴行,結果只能報親子班。

  親子班其實就是個初步認識的過程,很簡單,沒壓力。老師很溫柔,丫頭也興趣也足,就是練琴不勤快,每次都是臨上課前一天才練個五到十分鐘。三個月的親子班後,基本能理解老師教的,老師建議開始就45分鐘一對一.一週一節課。雖然猶豫過,會不會量大了些,試了一個月後,丫頭適應滴不錯,更重要的開始每天放學回來練琴,雖然時間不長,通常20~30分鐘,但是重要的是不間斷,每天都會練,週末假期都不例外。   老師一週基本不止三到四首曲,頭一兩天都是斷斷續續的,第三第四天勉強連貫,到下一週上課前,基本都能熟練的彈出上週的曲目!通常偶不陪練,只有偶爾無聊才會錄下丫頭練琴情況,只是記錄下而已!

  丫頭的初級是在琴行學,固然丫頭坐的定45分鐘,但是受不了是琴行老師一直會換,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一套教學方法,老師這麼換老師法,剛適應沒多久,老師又因為這個那個理由不做了,或者轉行了,所以丫頭的基礎打的並不是很好,尤其是手型~~~~~

  就在這麼不停適應中,初級是琴行內部考試中渡過的!其實並不希望丫頭那麼快考試,所以並沒當回事,只是想增加個上臺經驗,克服下這傢伙的慢熱及怕生狀態!手型一般,力度一般,唯一就是整曲沒錯,拍子正確,順利通過初級試!

    因為受不了琴行老師不斷的換,終於還是找私人鋼琴老師,希望還是能穩定的長久的學琴中....   從零開始,我們都是在磕磕碰碰中學習,所以有能力,還是選個能長久和穩定學琴的老師很重要,老是換老師,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但是長久和穩定是第一步,其他的那是後話了~~~~

  說回私人教師,這裡的水深先不說,再者素質也高低不同。突然想起來其實丫頭第一個老師根本都沒見過面,一直聯絡的好好,然後還推薦了買什麼琴,買什麼書,等琴書都買回來了,才和偶說,上門教太遠了!當猴耍呢,要繼續讓丫跟她學的話,真是瞎了眼了!起碼的信用都沒有,如果第一時間和我說嫌遠,就聯絡其他老師了,也不用最後琴買回來,結果老師木了,最後還得去琴行混了三個月親子班!   所以請之前最好了解下老師的口碑,畢竟長期學,有經驗和有口碑都很重要!

  經歷了琴行N(N>3)個老師後,終於轉上轉上,經朋友介紹了個私人老師A,經過試堂什麼都覺得不錯,然後就開始了新一段學習之路~   先介紹下A的教法,通常一首曲剛接觸,就開始要丫頭自己認譜,然後在琴鍵上自己找出對應的鍵,其實方法還是不錯的,蛋素對於丫頭這種慢熱的孩子來說,通常45分鐘只能教完二首半曲,加上一堂的檢驗。一般都是先讓丫頭自己認譜,然後再老師指點下符號拍子等細節,A的要求也相對比琴行老師要高些,同時也要求丫頭由每天20~30分鐘練琴要加到30~45分鐘。 老師有經驗,也有口碑,但是還有個小細節但是忽略了,這為丫頭以後換老師埋下了伏筆。。。

  跟A學了一年多,肯定的是丫頭認譜確實提高了不少,拍子什麼都提高了精確性,然後看似一切很順利的進行中....A建議給丫頭直接報考英皇的二級,當時丫頭幼兒園最後一年,從提議報考到報考日算起來應該只有四五個月左右,中間除了對考級曲目集中且有針對性的練習,還是繼續教著其他曲~

  其實初級剛過開始換的A教,A教了大半年就鼓勵直接考的二級,雖然有猶豫過,但是想想二級應該也不會太難吧。在這準備考琴的四五個月裡,丫頭既要學新曲,還要練考琴的曲,練琴量突增,和老師的嚴格要求,曾一度是非常非常不反對學琴,每次要學琴前都左扭右膩....   因為考的英皇,先不說其他,主曲三首ABC三部分各三首曲中選一;SCALES半音全音前前後後大概二十來條吧;認譜;最後旋律和拍子少許美聲部分。   主曲就不介紹了,半音全音基本就是記換手,認譜,就臨時抽一條給你看一兩分鐘後彈,要注意大小聲,拍子,跳音等等所有出現過的符號...   最後一部分就是丫頭失分最多的一部分,聽力,沒辦法,這東西只能老師才能和她做練習,也就考試前那幾堂課溫習,通常是彈兩條差不多的練習曲,然後分辨拍子或旋律不同,或者跟著唱~唱應該問題不大,最怕就是分拍子和旋律!

  考試迫在眉睫的時候,丫頭逆反情緒也在加深,每次練琴都不情不願,有時候不提可以完全忽略了練琴這事,這是之前學琴沒碰上過的事!所以雖然心裡急,能不急嗎?報個考試都快近兩千了,考試費用一千多,翻譯費一百多,提前預約考試琴房練琴四百多(極品琴行,不表了,其他都能半小時租,就這家非要租一小時).   這時候的心情可以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還是找丫頭談了談,說了目前的情況,她也表明雖然知道快考琴,但是老師太嚴格,她壓力太大,尤其很多細節都比平時抓的嚴很多,比如拍子,踏板(這個其實不用那麼早學,不過老師為了可以加分,所以讓丫頭半挨琴凳的踩),如果一早知道考級是個這麼痛苦的事,說實話真的寧願是晚一些,準備充足的狀態下進行,而不是這麼急促中進行...

  雖然不太情願,但是丫頭還算配合的練琴,到正式考那天,就覺得即將解脫了。。。考完丫頭擔心通不通過的問題,勞資回她,都考完了,擔心只是考前擔心,考後咱就得學會遺忘。。。徹底放鬆。。。正因為考完了,才真正可以平靜下來思考,是不是還是繼續跟A學琴,說實話,如果只是為了個八級,演奏級,找A教絕對成效顯著,而且合格率也高~~   但是咱學琴不是學一兩年,不是拿了個八級以後就不彈了,而是希望就算就算學了十年、二十年後,丫頭還是很樂意每天、每週抽上個五到十分鐘練練琴這種遊刃有餘的學琴狀態。。。  音樂是可以陶冶心情,而不是單純的把它當一種工具,一種技能來學。音樂沒有感情投入,不叫音樂,只能說是彈奏音符!!用心去做的事情,才會做的好!!

  

  考試順利通過,雖然比A預計的考的差些,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起碼通過了!如果說考級事件後,還處於觀望階段,在繼續跟A還是換老師中猶豫中,那麼音樂節可以說讓我下定決心換老師了。。。   每年都有學校音樂節,因為剛上一年級,很多東西都在適應中。。。幼兒園選擇了輕鬆沒有課本的國際性幼兒園,所以一進傳統的小學,剛開始的沿街階段,要多累就有多累,字都沒學會寫幾個,已經要開始默書,中英文默書,測驗都是二三篇的英文中文閱讀理解....   光跟學校的課程都累死,根本都顧不上其他,尤其那時候考級才過了幾個月,A提議要趕快問學校報考音樂節,其實已經不太想參加這些,只是希望每週有條不紊的繼續學琴,學下新曲而已!在A再三催促下,詢問過丫頭想不想參加,雖然丫頭不是百分百很樂意,但是也表示願意嘗試。

  音樂節就選一首曲,但是還是和考級一樣,各種細節,各種嚴格....又一次惡性迴圈!!!雖然說考級,表演都能累積經驗,但是他急進了,就容易弄巧成拙,尤其物件是丫頭這種慢熱的童鞋。每個孩子都不同,丫頭就屬於多鼓勵,多讚許才會有自信,反之則覺得自己好象神馬都不行~   然後真心不厚道了次,偷偷又聯絡了個老師C,帶著丫頭試堂,相信學興趣班,尤其長期那種都明白,如果一旦中間停學了,若是找不到好的老師,就很難再繼續。所以偶只能偷帶丫頭去試C的堂,一堂課都是45分鐘,學了三首半曲和複習了音樂節即將要表演的曲目,C的教法和A不同,很多都是她先彈一次,然後丫頭跟著彈,中間有什麼細節再注意。光一堂課其實看不出老師的特性,但是課後和老師談話裡的一句話,卻讓我下定決心就這個老師了~~~~

  丫頭對A的要求開始排斥,甚至有些抗拒;而且和C的談話中,有一句我很贊同:絕對不會催谷,到了那個程度才會去考試!如果說只是我一個人糾結該不該換老師,其實丫頭自己也在猶豫中,A老師對她要求高為了她好,她也知道,但是有時候確實做不到那個要求,畢竟還沒到那程度,逼太緊丫頭就緊張,一緊張就更容易出錯!   沒試堂前,丫頭一直和我說,老師C會不會和A一樣,要求很嚴格?試堂後,這貨第一時間和我說,換吧!我喜歡這個老師!!!額,呆的,你這也讓偶消化消化啊!!!也得找理由回A,咱也不能把事給做絕了,畢竟其實A還是不錯,只是不適合咱家丫頭 !

  咱不要求丫頭彈得 和簫邦貝多芬啥啥上身,手得擡多高,技術上完美,咱注重的一氣呵成,渾然天成的那種自然的感覺,別擺拍!!!你彈錯沒關係,下次努力就行了,別弄的好象流水線上出來的就成了!!!   說C回,其實C的要求也挺高的,但是都是在基本上抓的緊,就和小提琴一樣,咱得把姿勢對了,以後才能胡亂拉吧,才能隨心而起;要是姿勢沒擺正,越學上去,越難改正,小錯沒改,變大錯就難改了!!!   鋼琴也一樣,手勢是基礎,手勢擺正了,這只是第一步,彈琴都知道每個鋼琴琴鍵鬆緊都不同,尤其通常考級一般都是三角琴,除非你家也是三角琴,不然一般直身琴的琴鍵都不會那麼緊,若按平時在家練習的力度去彈,肯定會失分,這也就是為什麼,鋼琴考前一定得租考琴點考琴那臺琴來試音.....所以貴也得租!!!

    選擇了C,一切得按C的規矩來辦事!開始放慢了速度,沒有之前那麼急進的兩年三級這麼窒息感,丫頭也開始慢慢迴歸正常,放學回來先練琴,然後再做功課。。。

  很多朋友一聽到這樣安排都會奇怪,說做功課不會犯困嗎?其實剛剛相反,如果是一回來就做功課,反而會犯困,練琴對丫頭來說是個享受的過程,她可以從一首新曲,從斷斷續續到熟練的過程。。。因為功課多,基本練琴只能控制在20~30分鐘,但是一般只要不拖拖拉拉,認真的練半小時,其實量不算少。

  跟C的頭三個月算休養期。雖然素休養期,但是因為之前報了音樂節,其實是一邊修正,一邊練習,一邊新曲,三部分同時進行。因為沒有考級的壓力。尤其老師態度比較溫和,只是在基礎原則問題上還是堅持著!因為A只注重了考級常要注意的問題,手型什麼自然不用說,但是手指用力這部分一直沒有真正注意過,但是隻要一彈快歌,就會把問題暴露出來。。。

  丫頭按鍵不實,尤其快歌明顯,音就不夠明確。第二就是指尖用力,這部分修正真痛苦,不陪練,但是那幾個月老師C讓偶一定得注意,因為這東西關乎長遠學習,然後每次忍著犯困盯丫頭手之指,偶容易麼偶!說簡單,但是如果你要做到每個音練習時候都是單獨拎起那個手指,然後按下去,然後逐一練習。。。過程不表,太痛苦,所以真心的。。。開始能遇上對的老師太重要了,尤其是能遇上適合自家孩子的老師簡直比中彩還開心哇!

  說回C,因為之前報了音樂節表演,所以幾乎頭三個月進展都慢。就是每週還是繼續二級的曲目,雖然考過去了,但是C認為丫頭很多基本功都沒打紮實,如果再學下去,就越來越難改,所以整整花了三個月時間在修正之前的錯誤,新曲和表演曲還是繼續。。。   如果單是說不容易體會這手指尖用力和指肚用力的分別,但是聽彈出來的曲就容易分辨,指尖用力,尤其是每次都是按實的話,即便有些快歌都不會出現音符粘音、不清晰,而且在大小聲方面確實分別很大。指尖練習才能掌握按鍵力度,從而可以清晰的分隔大聲和小聲、漸弱、漸強。。。   在考級前,丫頭雖然曲目連貫、沒錯。但是對大聲和小聲的過渡總是不明顯,尤其一上三角琴這個問題尤為明顯,基本整曲無高低起伏、偏小聲。三個月後就很明顯的變化,大小聲過渡明顯,即便是換三角琴試曲,雖然還是會出現偏小聲問題出來,但是她自己調節力度就可以改變這個問題!

  

  修正完些基本細節後,再開始新的程序,雖然時間上是拉長了;但是每次的進步都是能看到的,最重要的是丫頭不再逆反心理,又恢復了放學回來自動練琴,主動練琴的階段! 原本不打算考三級,但是因為C是五級必考,如果考四級,勢必會影響五級的準備情況,但是要是不考,直接考五級,好象離之前考級的時間相隔太遠;所以三級是在這種情況下報考,而且因為基礎什麼都修正的差不多了,所以其實從報考到考也就三四個月時間,即使考前也沒有加堂!   也許是真正水到渠成和催谷後的不同,也許是丫頭也大了,反正三級考雖然會緊張,但是遠比二級時候淡定很多,出來的成績也相對的高些,如果不計最後部分,其實前面的成績都很滿意!最後部分前面就說了,還是個量的積累,慢慢來吧!

  鋼琴若不是天賦,一年一級的速度,我覺得剛好,丫頭也適應。並不是每級都要考,只是縫兩三年左右考一次,一來當鞏固掌握的東西,二來就是積累經驗。若是真的學了不考,那是理想主義,現實中雖然學琴已經和普及,但是還是隻認證書。。。就和學校一樣,沒能力出國,所以還是得一步一步去適應傳統學校。。。

  兩樣都沒有捷徑可走,都得一步一腳印的累積。。。幼兒園鬆弛了三年,開心了三年!小學上去就得把人家之前三年積累的基礎,一次性補回來,過程肯定艱辛。能堅持一直繼續的做同一件事,不容易!

  學琴這條路上,無論你是抱著什麼心態走到這條路上,最終卻在這條路上糾結著,也許有些半路放棄了,也許有些被逼著學,太多的也許。。。   每個人求學的目的都不同,也許一開始就只是當興趣來培養,對於有天賦的孩子來說,要往這方面發展也是無可厚非;但是丫頭只是普通孩子,所以從來沒有要求什麼什麼時候前一定得過多少多少級。   從開始學琴,到現在,只有一個要求,用心去學,丫頭自己主動學,正如中間有插學小提琴一樣,固然現在因為文化課重,所以暫時停下了。丫頭還是會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再學,最好找一對一的老師,這樣就可以集中學習。   沒有想過會讓丫頭往藝術類上發展,只是個興趣愛好來培養,畢竟只有這段時間能學多少是多少,等要畢業了,再往上各種這事那事,還能這麼專心學的時間真的不多了。能堅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那些年丫頭的學琴路...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