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ample Acquisition Cycle
1,先聽整段原文,段落長短控制在正常速度10鍾內放完。難度選擇應該是控制在第一遍能聽懂的程度是70%上下。不要看文字或字幕。這步的目的主要是先熟悉要學的內容或說是該內容的聲音。
2,開始分句模仿跟讀,每句約三遍,(聽一遍跟一遍,不是聽一遍讀三遍)不懂的也跟讀,彆著急查意思。是否全對或是否全會不必太介意,可以看字幕但儘量不看,一邊模仿,一邊猜測不明白部分的含義。關鍵技巧是“猜測”。
3,不看字幕分句跟讀一遍,把原聲和自己讀的聲音都錄下來。
4,放第3步的錄音,努力聽每句自己讀的和原文有何區別並再次感受剛才的過程,可看字幕幫助核對。
5,分句自己先說,然後再聽原文。第一次可看字幕,後兩次儘量不看字幕。
6,自己回想該段劇情,試著複述說剛才每部分的句子。
7,如果有測試題,可以測試一下自己對上一段掌握的程度,還是80分就好。
8,下一段開始,重複上面同樣的程式。
對於Visual Learner來說,看字幕一定要謹慎。如果在迴圈初期讀字幕是為了增加理解度,還可以這樣做,但後面幾步要控制自己不看字幕專心聽。Audio Learner倒不必太介意。Kinesthetic比較麻煩,需要用自己的手勢幫助加強理解和模仿。在本人教過的學生幾千中,純Kinesthetic學型的比例非常少,但曾有個這樣學型的學生叫Benjamin,學習困難一直比較大,最後大家探討了很久後,他決定採用站著聽,一邊聽一邊想象自己是劇中人,打著手勢表演和模仿,結果發現一下進步快了很多。一些其他“學型”的同學也照他這樣做,發現也有很大幫助。大家的體會是,除了動作幫助加深印象,把自己融入劇中讓自己更容易用情緒幫助體會出現該語句的情景,重要的是這樣能幫助逐漸用聽到的英語去“思考”該場景。這一經驗很值得大家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