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太極劍是屬於太極拳門派中的劍術,具有太極拳和劍術兩者的風格特點。太極劍作為太極拳系列的組成部分,在古代劍術的基礎上,改造發展而成。三十二式太極劍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動作柔和、舒緩,美觀大方,體靜神舒,內外合一。練三十二式太極劍對人體有著積極的作用。
工具/原料
太極劍一把,練功服一套,功夫鞋一雙
方法/步驟
一:練習三十二式太極劍強身健體
首先,練三十二式太極劍要求“心靜”注意力集中,並且講究“用意”,這些都對大腦活動有良好的訓練作用。練習太極劍時,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綿綿不斷,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訓練的作用,從而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度,活躍了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另外,練三十二式太極劍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在中樞神經活動支配下發生的,就太極劍動作的組成來說,它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迴圈,減少體內的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週期性的收縮與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迴圈,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迴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迴流。例如,吸氣時胸廓的容積增大,內部的負壓增高,結果上下腔靜脈的壓力減低,靜脈迴流加速。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改善體內各器官之間的協調活動,使神經緊張度增高,各器官組織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質代謝也得到改善。
還有,練太極劍對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的影響很突出。以脊柱為例,練劍時要求“含腸鬆腰拔背”,“腰脊為第一主宰”等,這說明練太極劍與腰部活動有著密切關係。經常練習太極劍,無論對脊柱的形態和組織結構都有良好作用。 此外,經常練太極劍對脂類、蛋白類以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影響是良好的。對血內膽固醇含量下降,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對動脈硬化的症狀大大減輕起著很好作用。 由於神經系統可以改善其他系統的機能活動,因此它可以預防並治療某些因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通過練習太極劍及呼吸運動對胃腸道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迴圈,因此可以促進消化作用,預防便祕。不管是三十二太極劍,還是二十四式太極劍,它們都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輕鬆親和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心血管與呼吸的功能,能減少體內淤血,改善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所以從醫學的觀點來看,它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和醫療方法。
二:練習三十二式太極劍修身養性
中醫學認為情志活動是以臟腑為功能基礎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又認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肺在志為悲、脾在志為思、腎在志為恐。人體情志的變化異常能導致氣機逆亂,從而造成臟腑功能失調和傷。
太極前曾被人稱之為“知覺運動”,其原因在於其鍛練是與人意念感覺分不開的。練習太極劍時,要求人用意念控制人體的動作和內外運轉,排除雜念,求得虛靜。據研究,在練太極時,人大腦皮質運動中樞處於興奮狀態,其他區則處於相對抑制狀態,使人在練習時把一切煩雜思絮拋在腦後,全神貫注於運動中,故而在練習後不但能使人神 3清氣爽、精力充沛,而且長期鍛鍊更能讓人心胸開闊、情志健康。
三:練習三十二式太極劍
太極運動與漢字書法的特點更加接近,同是中國所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既有相輔相成之處,也有相反相成的一面。漢字書法以簡練的線條造型來表達複雜的思想情趣,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天地事物之變、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書法之美不可名狀,飄逸、沉鬱、強雄、精細,觀之如睹山河之麗,心平氣和、舉止舒展,自然心曠神怡,像欣賞優秀的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詩歌等一樣,能使人聯想到美好的生活,獲取各種美的享受。據傳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行路時見到索靖書古碑,駐馬觀之,再去而復返,又下馬佇立,最後乾脆席地坐觀,夜宿碑下,三日乃去。欣賞書法,格調高雅,意韻神妙,能使人進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太極運動以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為特點,沒有凹凸、沒有缺陷、周身輕靈、節節貫串,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似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形如搏兔之鵠,神似捕鼠之貓,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經絡舒展、氣血流暢、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內外相全、剛柔相濟、周而復始、迴圈無窮。演練太極運動可滋潤肌體、養性陶情,更可獲健身強體、祛病延年之功效;觀賞格調高雅的太極運動演練,與欣賞書法、繪畫、戲曲、歌舞等一樣使人沉醉。 從形式上來看,書法是靜止的線條,而太極運動則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地運動一靜一動顯然不同。但是,書法意韻卻是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神彩飛動、生氣勃勃、形斷意連、靜中求動。太極運動則動中求靜,演練太極運動身體重心力求保持在支撐面內,
處於力學上的靜止狀態,所以是“雖動猶靜”。太極運動的動中求靜和書法的靜中求動相反相成,構成了這兩個中國所獨有的藝術式的特種和諧與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