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的種類以及分類?

Tags: 肌膚, 面膜, 種類,

  冬天已經來臨了,氣候的變化,讓我們在夏季常忽略的面板問題漸漸暴露了出來。乾燥、幹紋、脫皮、敏感、紅腫……讓我們更需要一樣神器來快速拯救我們的臉,那就是面膜。走進各大超市,各式各樣的面膜可謂是琳琅滿目,有時候挑花了眼,不知道選擇哪款才是適合自己的那一款,那現在美派網小編就帶領我們從頭開始認識一下面膜。

  隨著美容技術的發展和加入的新科技的研發,面膜已經有很多種品類了,不同分類的功能,我們才能在挑選面膜的時候選到適合自己的。

面膜悠久的歷史

說起面膜的起源,不得不提到舉世聞名的埃及豔后。她常常在臉上塗抹雞蛋清後就寢,蛋清幹了便形成緊繃在臉上的一層膜,早上起來用清水洗掉,臉上的肌膚就會柔滑、嬌嫩。

中國唐代的楊貴妃,也是用用珍珠、白玉、人蔘研磨成細粉,跟上等藕粉混合,調和成膏狀敷於臉上,靜待片刻,然後洗去。說是能去斑增白,去除皺紋,光澤面板。如此上乘講究的自制面膜也令得她“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實在眾多美容化妝品中,面膜應該是最早出現的一種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時期,人們在泥漿中浸浴,並把泥漿塗在臉上。用泥漿中豐富的礦物質消炎、殺菌、去油脂,並且可以養護肌膚。這些古方法其實也一直影響著現在的女性,並一直髮展和沿用。

按照質地來分,可以分為撕拉型面膜、調合膏狀膜、乳霜型面膜、鮮果自制面膜、面貼布型面膜。

1、撕拉型面膜

撕拉型面膜更多地藉助了物理作用對面板進行深層清潔。它大多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膠狀液體,敷到臉上變幹後結成一層薄膜,使表皮溫度升高,從而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面膜乾燥後,通過撕拉的方式將毛孔中的汙物帶出來,並且為面板去掉了死皮。但是撕拉這一動作本身對面板的損傷很大,容易引起毛孔粗大,面板過敏等症狀,同時補水能力、滋養能力也比較差。  使用這種型別的面膜,一定要注意順著汗毛生長的方向自上而下揭除,健康肌膚每週使用次數不要超過兩次。

2、調合膏狀膜

調合膏狀面膜裡一般會加入深海泥、各種礦物質、植物精油等營養成分。它不僅能夠有效清潔面板,而且能利用水分軟化阻塞在毛孔口的硬化皮脂,使粉刺和黑頭很容易地被拔出來。但是為了儲存其中營養物質的有效成分,往往在產品內加入較多的防腐劑,所以敏感型的肌膚應該謹慎使用。為了使面膜全臉乾燥的時間基本一致,這類面膜在塗扶時最好從溫度較低的兩頰開始。

3、乳霜型面膜

乳霜型面膜質地和護膚霜差不多,具有美白、保溼、舒緩等效果的面膜大多屬於此類。它的使用也很方便,敷完後只要用面紙擦拭乾淨即可。因為質地溫和,所以乳霜型面膜適應面比較廣,敏感性肌膚也能放心使用。

4、鮮果自制面膜

鮮果自制面膜大多由新鮮蔬果製成,因為它的保鮮條件較為苛刻,所以只在美容院最常見。許多人喜歡用新鮮瓜果、奶製品自己調製面膜也屬這一類。在家自制的面膜由於沒有經過科學加工,所以分子太大,不能被肌膚吸收,雖然創意不錯,但是效果真的很有限。

5、面貼布型面膜

這種面膜最方便,貼上、揭下十分簡便。面膜上蘸有高濃度精華液,不僅均勻分佈,而且微粒極小,能夠很快地透過面板進入肌膚內部,能大大提高面膜的滋養性。不過這類面膜沒有清潔效果,不適合需要深層潔膚的人。近年來,在剪裁工藝上和材質上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改進。

目前來看,面貼布型按照材料還可以分為:

無紡布面膜:市面上最常見的面膜布型別,價格親民,更容易上使用者接受。但同樣無紡布作為面膜布缺點也很明顯,其與面板親和力不佳,僅僅是精華液的載體;精華液中的營養成份透皮吸收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且無紡布面膜會出現“反吸”現象。

蠶絲面膜:蠶絲面膜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蠶繭中的蠶絲纖維和活性蠶絲蛋白。蠶絲面膜全球首創在面膜中加入複合DNA修復劑,修復處於亞健康狀態的肌膚或者受損肌膚。蠶絲構造成份與人體面板極為相似,它做面膜紙極度親和肌膚,可完美服帖,溫柔且不刺激,還能防止過敏瘙癢; 18種氨基酸,有效補充肌膚組織彈性蛋白與膠原蛋白質,改善細紋;輕、透、軟、薄的特點,不僅不會滑落,還能防止面板被拉扯鬆垮,同時也不會有反吸現象;蠶絲是多孔性纖維,因此吸水性和鎖水性強,保溼度是普通面膜的5-10倍,長時間維持肌膚潤澤感,讓面板光滑、水嫩、富有彈性。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採取這種材質的面膜。

生物纖維面膜:目前最先進的一種面膜布材質,植物萃取,相對於傳統面膜更加服帖,而且透氣性好、無粘膩感,是面膜布未來的發展趨勢。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