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和進步,目前大學生一般都處於18—24週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又是心理健康容易出現的時期,一旦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做出過激的行為,無論是對自身、家庭、社會都是一個損失。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值得關注和思考

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話題,高等學校也一直將這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鍊。

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

方法/步驟

1.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勵他們採取理智的積極應付,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大學生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

  2.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學生的學習往往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保持長期學習效率,必須科學地有規律的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同時,大學生還要學會科學用腦。

  3.加強自我心理調節。大學生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大學生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其次,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

  4.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機會。大學生可通過參加各種業餘活動,來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和業餘愛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緩解緊張情緒,維護身心健康。另外,通過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啟用大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養成遵守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

  5.加大心理諮詢的力度。心理諮詢的方式很多,如通過以生活指導為中心的諮詢,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學習、交往、擇業等問題,改善他們的適應能力;通過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改善情緒和性格,使他們面對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通過對心理障礙的診斷及治療,可以指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學業、成才、交友、擇業、戀愛、求職等方面的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