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所有龍的傳人來說,有關臺灣的話題在過去50年是大熱門兒,在未來50年依舊會是大熱門兒。敏感的政治課題不屬於本系列臺灣遊記討論的問題,本文的重點是臺灣景點、風土人情和美味可口的臺灣小吃。另外本系列的也將把目光放在對臺灣社會的觀察上,探討一些和社會、文化、民生、宗教等有學術價值的問題。
步驟/方法
臺灣的火車
鐵路一直是揹包客的最愛,價格低廉,而且比普通長途車舒適。如果說坐長途車是乘搭一艘小艇,那麼乘火車就是坐巨輪。特別是乘搭夜車,能躺著睡總比坐著睡舒服,除非您是趙飛燕。除此之外,火車在大站是準時發車的。
臺灣的主要火車分為三類,自強、莒光和復興,相當於特快、快和慢車。同樣的距離自強可以比復興節省1/3的時間,但是需要多花一些錢。臺灣火車票可以在網上訂,但是需要臺灣本地的信用卡,國外卡無效。無奈之下我把這個苦惱告訴了我去年在去印度飛機上認識的一個臺灣音樂製作人。這哥們兒還真有意思,主動說幫我刷卡,我到臺北後把錢給他。夠意思,還是《英雄本色》裡面那句話,"那邊有朋友麼?""有!""有朋友就好!"。要注意的是,你從繁體中文網頁是無法訂票的,因為同樣需要你的臺灣身份證號碼。所以只能從英文網站訂票,但是你還是可以從華文網站上查閱時刻表。在訂票後,取得了電腦程式碼,你就可以拿著這個程式碼,去鐵路付費網付費了。
臺灣的長途車
通常來講火車比長途汽車舒服,不過臺灣是個例外,臺灣的長途大轎車相當的舒適,一般都是24座的,座位非常寬大舒適,車次也相當頻繁,從臺北到臺南的夜車只要4個小時,比火車還要快1個小時。白天因為各種原因,汽車沒有那麼快。臺灣的長途車主要由兩家大公司分享市場,一家是藍色的"國光",他們控制檯灣北部的長途車市場。另外一家是統聯,他們佔有中部和南部的市場。兩家公司都有發車去對方的地盤,但是在自家地盤內兩座城市間的長途車都被獨佔,當然還一些地方性的小公司,但他們不經營臺北到高雄這種4-5個小時的長途車,一般您不會用到,除非您走訪一些小城鎮,例如鹿港小鎮
公車和地鐵
臺灣的公車和地鐵價格比較公道,明顯低於香港和新加坡。公車一般是8-15塊新臺幣,地鐵一般是16-20塊,除非去淡水這樣很遠的地方,才會花到40新臺幣。使用悠遊卡可以節省10%-20%的車費,換車半價。乘車環境方面,臺灣公交系統設計非常人性化,讓乘客感到舒適和方便。比如說公車轉彎和剎車之前車內的電子牌都會顯示"左轉""剎車請注意"等字樣。地鐵裡的廣播裡也時常傳來娛樂界明星們貼心的提示,地鐵的車廂內還懸掛著文學作品。你還可以騎自行車進地鐵。
地鐵內部的座位安排和香港新加坡大有不同,顯然臺灣的設計會更加人性化一些,坐雙人椅總好過坐長板凳。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地鐵內的秩序是我見過華人地區最好的,不但禮讓老弱,而且候車時有著明顯的佇列,不像新加坡和香港那樣。
注意事項
旅行手冊和資料的收集
蒐集有關臺灣的資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您膽子大一些就什麼都不帶,因為臺灣的機場、火車站甚至一些博物館都有各種各樣的地圖讓你索取,資訊量之豐富在亞洲國家裡恐怕只有四小龍能夠做得到這麼好。
雖然是去講中文的地方,但是我不得不說沒有一本兒中文手冊能和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媲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最新版,04年的臺灣lonely planet。在LP系列中,臺灣這本算是比較糟糕的一本,地圖錯誤很多,資訊也不夠精準,但是仍然沒有其他手冊可以替代。經過幾次的尋找,我終於在圖書館找到了臺灣的lonelyplanet 2004年版。
在找LP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本徐若萱的書,作為臺灣大使,宣傳臺灣旅遊資源的。想起"狠狠愛"歌聲中熱舞的徐若萱,我就把這本書捧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