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U學堂:[605]多倫多大學三校區文憑不同?

多倫多大學三校區文憑一樣嗎?多倫多大學共有三個校區,其中:聖喬治校區有著近兩百年曆史,是北美最古老的學校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教育資源之豐厚,學術氣氛之濃重,科研成果之眾多,都讓人望塵莫及。而士嘉堡校區只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相當於職業教育學院。兩個校區之間不僅僅是經濟獨立,而且所有的教育資源(學生、教師、圖書館、實驗室、文化體育設施等)學歷文憑和網路體系都是分開的,就僅僅是名字上有一點關係,說白了就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大學,多倫多大學所獲得全部名聲、成就都是來自於聖喬治校區,和士嘉堡校區沒有一點關係。學校的三個校區都獨立招生,各自開展自己的活動,互相之間並不認可。

第一, 學分不轉讓

作為多倫多大學的2個校區,按照組織上都是一個學校,相互瞭解,互相轉學分是很正常的。但多倫多大學不同,如果從士嘉堡轉去聖喬治主校區同樣的課程,需要重新認證,有些課程如管理課的學分就壓根不能轉。還有,在士嘉堡校區獲得的第一學年獎學金,因為轉校區只能拿到證書,有獲獎記錄,也被邀請出席頒獎儀式,但就是拿不到獎金。限制轉學的自由,是各校區利益的博弈,也是學生轉學的機會成本。可見,兩個校區基本是兩個學校的論點是成立的。培養方案、管理體制,學生待遇,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為什麼轉學過去的學分要重新認證,管理課的學分就不能轉?金吉列資深顧問陳晴老師指出:這和士嘉堡校區的教育質量有很大的關係。從招生門檻上看,士嘉堡的門檻很低,學生質量差,如果馬上認可,大家完全可以把這個做成進入主校區的捷徑,繞開主校區的激烈申請。從開設的課程來看,差別更大,同樣的課程,士嘉堡是側重實踐和應用,而主校區是學術性更強。完全2個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培養內容,怎麼可能認可?

但也不是完全都不能認可,也有部分優秀的學生獲得轉學成功。這就需要認證。多倫多大學是從第2年開始選擇專業的。那麼在士嘉堡校區轉學前必須規定主修一定的課程,滿足主校區的認證才可以轉。如果你在士嘉堡當初沒有修要求的課程是肯定轉不過去的。

第二, 課程設計大不同

看看學校的網站,士嘉堡校區只有6個小系,每個系的老師很少,課程開的也不多,重點推出的是合作或者是帶薪課程。從網站的綠色通道的宣傳檔案看,多個學生獻身說法,都強調怎麼賺錢,有利於找工作和移民經驗,個別也拿到名校錄取,混淆在一起,感覺不錯。但仔細看每個系的網站內容,學問很大,基本沒有這個系的歷史和成就,大多泛泛而談,和主校區成片的名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看看校區的發展史,看的更讓人辛酸,很像一個國內職業學院的歷史似的。換校長啦,蓋新樓了,招了多少人了,特色打工專案了,看不出和多倫多大學170年曆史和成就相配。

而且很多系成立時間很晚,很多專業獲得頒發學位權也是最近幾年的事,大多讀完本科就沒有對應的碩士學位申請。很多人可能就只能讀到本科了,根本沒有多少人能進入有碩士學位的聖喬治校區了。一個本身定位職業學校角色的學校,就沒準備在學術上有更多的課程。

宣傳中還強調,有多少學位專業,可是看後可選擇的課程真的很少。一個萬人的校區就區區幾個專業就能滿足各種學生,難到都去半工去了?

士嘉堡校區在招生時,不主張學生選理論性強的專業,如物理學、哲學、政治學、文學,或者學術性強的專業,如分子遺傳學、系統生物學等,竭力推薦管理與資訊科技、經濟與資訊科技等便於就業的“新”專業之類。其源蓋出於此。

本質上講,應該沒有所謂管理專業,它是一個大門類,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精算等具體的專業。什麼都學,什麼都不深入,好像是寬口徑,便於就業,但核心知識與系統知識的基礎沒有建立,長遠看來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三,看上去很好的帶薪實習

多倫多大學“一主兩翼”式的多校區體制,概括成“以學術為導向的主校區”與“以職業為導向的分校區”的“一校兩制”,在學術與職業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尤其對士嘉堡校區普遍實行的獨具特色的CO-OP專案( Cooperative education,帶薪實習)。其實,在多倫多大學的所有校區都有CO-OP專案,只是因為它在主校區的教學體制中的分量不大而被人忽視,或者說大多數本科生把自己定位在科研領域,更多關注學術論文與實驗室研究,沒有把CO-OP專案作為自己的重點領域。據我的考察,聖喬治校區的CO-OP專案需要自己去聯絡,取得合同後學校認可,就一樣可以進入CO-OP專案。只是難度更大一點,更自然一些。而這種事對於我們所擁有的家庭資源根本就不會是問題。

在士嘉堡校區,4年的本科學習從第2年會有工作機會,每年學生要讀一個學期,再去工作一段時間。既可以賺錢也可以獲得工作經驗,很多人覺得這個很好,又開眼界,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好事。下面請看專家的認識。

專家認為:這個專案不是適合每個人的,因為大家留學目的各不同。中國的家庭能出國讀書的,都不存在太大的經濟問題,更多的希望能成才,至少要求學歷讀到碩士。很少說,讀個本科就算了。而士嘉堡這個專案其實定位是國內的高職,提供很多實習機會,幫助學生能更快的適應工作,不是要求讀碩士的,一般讀碩士的,本科大多要讀學術一點的課程。就像國內大學和職業大學一樣,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國內的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都願意讀大學,而不是高職,讀高職大多是考不上大學的,沒有辦法才讀的。雖然未來不一定比正規大學差,但再好也不是大家的首選。

第四,學位和後續發展不相同

主校區按照嚴格的4年制大學正規授課。士嘉堡校區是完全不同主校區的課程設定,第一年是基礎課程學習,相當於英語培訓和中國高中課程,從第2年開始有4個月的打工時間,3年總共12個月打工,相當於完成本科學位需要4年8個月或者是5年學習,才可以獲得學位。更多的課程是為了實踐而學,不是為了讀碩士課程而學。

主校區4年獲得是正規學士學位。而士嘉堡校區的學位是有學校和企業聯合發放的。這樣的學位和主校區的學位差別很大,一般不能申請主校區的碩士課程。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這樣的潛規則是存在的。

因為主校區的碩士申請,不會輕易認可士嘉堡校區的學士,可能存在課程認證的問題,或者對學位等級有嚴格的要求。

SWU學堂 (共816篇) 上一篇:英國精英教育不是...

大學, 校區, 學堂, 多倫多, 文憑,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