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長假後綜合徵”,在醫學上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提法,主要指人們由於在長假中生活安排不科學,生活節奏不適當,導致節假後體能下降和情緒緊張,進而出現疲乏、焦慮等問題。
方法/步驟
生活調整
在長假結束後,首先應該儘快調整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也不再貪睡懶覺,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注意飲食,多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喝酒。積極鍛鍊身體,調節自己的狀態,使自己的身體比較適應快節奏工作。上班前要好好洗個澡,有效消除疲勞。
此外還可採取如下措施:1)、通過休息或補充營養來解除體力性疲勞;2)、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來解除腦力性疲勞;3)、適當吃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吃清淡飯菜,多喝水,多吃水果;4)、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最好每日早起鍛鍊半個小時;5)、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水溫略高一些,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增強血液迴圈,還有解乏安眠的作用。
心理調整
長假過後,許多人會出現延續數日的心理不適期,大致原因有二:一是從鬧到靜,一些個性內向的人容易產生寂寞孤獨的心理。應儘量調節自己心態,還可以擴大社交範圍,多與人交往,讓生活更豐富些。
二是從閒到勤,也有不少人因此感覺到緊張甚至恐懼。要克服慣性、懶惰和恐懼,儘快重新進入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中去。學會適時轉換“角色”,適應更快的變化節奏。
工作調整
在長假之後,首先要將節日期間還沒有處理完的事情,用最簡捷的方式儘快了結;然後靜心思考開始工作後應該做的事情,梳理一下日程,將各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如果感覺一下子壓力過大,可以每過幾小時做一次深呼吸;如果一時間注意力難以集中,可以適當去散步、聽音樂或喝杯咖啡。不要強迫自己馬上投入較複雜的工作,在制定日程安排時,要注意有一個遞進的過程,不要一下子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也不要在假日後立即投入過於繁重的、充滿挑戰的專案。可以先安排些壓力較輕的工作,逐步讓鬆弛的“弦”重新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