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標準的分類:國家環境標準、地方環境標準、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
2、需要環評的規劃種類:綜合性、專項性。
3、生態多樣性含義: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態環境影響識別要點:主體、受體、效應。
5、環境影響預測方法:數學模式法、物理模型法、類比調查法、專業判斷法。
6、大氣自淨能力:平流輸送、湍流擴散、清除機制。
7、清潔生產定義:不斷採用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材料,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註冊環境影響評價師培訓改善管理、綜合利用,從源頭削減汙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8、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9、零維水質模型的適用條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汙染物、河流為恆定流動、廢水連續穩定排放。
10、根據實施過程的不同階段可將建設項目分為 建設期、生產運營期、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培訓服務期滿後 三個階段進行工程分析。
11、生態系統的定義:是指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在特定空間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系統。
12、評價因子的篩選在 影響識別 基礎上得到的。
13、風和湍流 是影響大氣擴散能力的主要動力因子。
14、大氣總量控制因子 煙塵、粉塵、so2 。
15、噪聲根據輻射特性及其傳播距離分類 點聲源、線聲源、面聲源。
16、水汙染物根據其性質分類:持久性汙染物、非持久性汙染物、酸鹼汙染物、廢熱。
17、使人耳產生疼痛感覺的聲壓,稱為人耳的 痛閥,其指標為20pa。
18、焚燒時產生的主要有機氯汙染物 二噁英類,控制其生產是通過對 初始階段、高溫分解階段和後期合成階段三個階段。
19、生活垃圾填埋場距離人畜最近距離500米。
20、湖泊富營養化控制指標 總氮、總磷。
21、水質監測的四個斷面 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消減斷面。
22、環境影響後評價:對建設項目實施後的環境影響以及防範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性評價,並提出補救方案或者措施,實現項目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方法與制度。
23、建設項目環評常用的環境影響識別方法有:矩陣法和清單法。
24、大氣穩定度分級:強不穩定、不穩定、弱不穩定、中性、較穩定、穩定。
25、噴氣式飛機噴氣口附近聲壓為630pa,其聲壓級為150db,聲壓為0.002pa,其聲壓級為40db。
26、環境容量定義:是指對一定區域,根據自然淨化能力,在特定的汙染源佈局和結構條件,為達到環境目標值,所允許汙染物最大排放量。
27、監測數據的“五性”: 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8、汙染氣象學把湍流特徵不連續界面以下的大氣稱為混合層,從地面算起至第一層穩定層底的高度就是混合層高度。
29、繪製等聲線的監測取樣方法 網格法。
30、汙染物排放總量的調查方法 物料衡算、實測法、經驗計算法。
原作者: 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