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投資理財需要注意的壞習慣?

下面我來介紹下,做銀行方面的投資理財需要注意那些壞習慣。

銀行投資理財需要注意的壞習慣

投資渠道過於單一:

股票、房產、債券、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渠道越來越豐富,可是不少人總是習慣於單一的投資渠道,喜歡把所有的資金都集中投資於一種產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的壞處就在於,沒有分散風險的機制和可能,當單個市場出現較大變化時,投資者缺乏有效的風險規避手段。

過度害怕風險:

股市,有風險;房產,被調控;理財產品,不好說……風險意識沒有錯,可是過度放大風險就不是一個好習慣了。在投資的過程中,有的人由於擔心承擔風險,甚至不願意對投資和投資產品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和分析,就盲目地說“不”,他們主要選擇的投資工具是儲蓄,原因在於儲蓄最安全。追求安全性沒有錯,但是產品的收益與風險是匹配的,投資的過度保守是資產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投資無主見:

很多人在購買幾百元、幾千元的商品時很謹慎,會認真比較產品的質量、價格,甚至不惜把網上的評價翻得底朝天,可是在面對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投資時,卻總是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我聽說”、“他介紹的準沒有錯”,根本不瞭解自己投資的是什麼就貿然跟風,結果呢?

投資規劃患“近視”:

買車、買房,有的人看得見這些中短期的目標,卻很少願意花心思考慮遠期的目標,像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因為這些目標距離現在還有十幾年或是幾十年,需要的資金也比較龐大,“忽視”反而讓自己的心理輕鬆。

沒有應急儲備金:

家庭資產頗豐,卻缺乏可隨時呼叫的活期資金,一旦出現緊急狀況時,可能會給家庭財務帶來很大的威脅。一般來說,在家庭資產中,必須留備6~12個月的資金作為應急儲備金,一是應對家庭出現意外時的資金用度;二是防範失業等風險出現時,家庭收入能力銳減,尤其對於高收入家庭來說,應急儲備金更要準備充分。

只追求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是選擇投資產品的“剛性指標”,不過對於不同結構和不同投向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實現的機率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盲目聽信了"預期收益率"的預測,你在投資中難免會栽跟頭。

固定資產比例過高:

升值能力強是人們青睞房產投資的主要原因,在不少人的資產表上,房產等固定資產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金融資產比例極低。但是房產的單個價值高,變現能力弱,過度的集中會給財務的流動性帶來很大的問題。

投資過於分散:

這裡投一點,那裡投一點,股票籃子裡買了幾十只股票,基金列表裡有十幾只基金。對於普通資金量的投資者畢竟不是基金經理,也沒有專業的投資團隊,管理這麼多產品的代價往往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上那頭。

不進行投資回顧和調整:

投資前謹慎嚴謹,投資後就束之高閣,其實投資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市場的外部因素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定期對投資進行回顧和調整,及時糾偏才是好習慣。

拒絕網銀:

很多人都擔心網上銀行的風險不願意使用。其實,許多銀行都把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渠道作為傳統銀行網點的有效補充,加上電子銀行的運營成本低,經常推出眾多的優惠活動。如在網上銀行辦理匯款、結售匯業務等等,等有較大的手續費優惠。一些銀行的“理財夜市”、“理財早市”等,通過網銀進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也高出同類型產品。

喜歡資金搬家:

“A銀行推出了一款高收益理財產品”、“B銀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面對這樣的誘惑,很多勤勞的投資者喜歡把自己的資金搬來搬去。其實,如果這些高收益產品只是暫時的,資金搬家卻需要耗費一定的手續費成本、時間成本,頻繁的資金搬家並不是個明智的主意。

資產分散在不同的銀行:

在這家銀行有存款、在那家銀行購買了理財產品……盤點下來,全家的家庭成員是五、六家銀行的客戶。我們的建議是,一個家庭應當選擇一家銀行作為資產管理的主要銀行,把存款、投資等集中在這家銀行。原因是,資產的集中易於為客戶帶來VIP資格,可以獲得多重的增值服務。同一個平臺進行資產管理,也降低了理財的難度,提高了理財的效率。

不喜歡借貸,擔心承擔利息:

害怕借貸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想到欠了銀行那麼多貸款,晚上都睡不著!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把負債的額度、負債的成本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借貸也能夠帶給我們好處——幫助我們提前實現生活目標,發揮資金槓桿的作用、借雞生蛋等等。

有錢就還貸:

快到年底了,“我該不該提前還貸呢”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有的人喜歡有錢就去還貸款。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衡量一下債務成本和投資的機會收益。舉個例子來說,前幾年很多貸款人都獲得7折的優惠房貸利率,但是由於房貸政策的變化,大部分房貸不僅不能打折,還可能面臨利率上浮,也就是說以前的7折利率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一旦提前還貸就不可能再擁有如此便宜的貸款了。

隨便為他人提供擔保:

“幫我個忙做個擔保”有些人在為他人擔保之前,往往是出於朋友情面、鄰里關係、哥們意義就在擔保合同上簽字,可是作為擔保人,如果借款人不還款時就需要承擔還款責任,一旦同意為貸款人擔保就等於同意為其承擔償貸風險。不謹慎的擔保行為,很有可能讓你面臨債務的風險。

公積金用年衝:

很多人都覺得年衝很合算,因為年衝可以直接衝低貸款的本金,這樣就可以省出貸款利息來了。但是,在組合貸款中,公積金賬戶餘額衝還貸的過程中是有順序安排的,無論是年衝還是月衝,都是採用先償還公積金貸款部分,後償還商業住房貸款部分。所以,要想繼續保持公積金的低息貸款額度,購房者不必急於使用“年衝”,而可以通過“月衝”用賬戶上的餘額先衝還商業貸款。

忽視信用建設:

忘了信用卡的還款日,繳房貸時沒有存夠足額的資金、拖欠水電煤等公用事業費用……這些理財的壞習慣,卻可能在我們的信用記錄上造成“汙點”。現在,無論是申請房貸、車貸、信用卡,銀行都會首先呼叫我們的信用記錄,這些汙點很有可能帶來無法申請貸款、貸款利率上浮等嚴重的後果,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過度負債:

拿今天的錢、享受明天的生活,提前消費的觀念沒有錯,可是如果過度負債的話,不僅會帶來個人和家庭財務的隱患,還會給生活帶來過大的壓力,不敢消費、不敢跳槽,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因此,舉債不可怕,關鍵是要把債務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零儲蓄:

很多年輕人的存款賬戶上的數字屈指可數,有的人長期保持“月光”、“年清”。剛工作一兩年,收入較低,沒有儲蓄可以理解,但是隨著收入的上升,必須保持一定的儲蓄率,為將來的生活做儲備和綢繆。西方國家由於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健全,在疾病、失業發生時尚可以依靠保障體系度日,但在我們國家實現這一點還不現實,因此不要盲目“西為東用”。

不記賬:

因為怕麻煩而不願意記賬,對自己的收入、開支一筆糊塗賬。其實記賬的目的在於審視花費,記賬能找出你花錢的漏洞。現在很多智慧手機上都可以使用記賬軟體,電腦系統上也有這樣的程式,大大降低記賬的困難程度。

不清理休眠賬戶:

由於疏於打理,不少個人或者家庭都持有一些處於“休眠狀態”的閒置賬戶,賬戶上有多少資金自己並不清楚,時間一長這筆資產就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浪費了它們的使用價值。而且現在銀行對於小額賬戶將按年或是按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不經意中你的資產就變成了銀行的收入哦。

小額外幣不打理:

對於旅遊度假多餘的外幣,很多人圖省事就直接扔在抽屜裡。可是這幾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匯率一路走跌,小額外幣的損失也不少。最好的做法是,旅遊度假回來直接就到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一些網銀系統中也開通了結售匯的功能,下次使用時直接購買外匯也非常方便。

不願意和孩子談錢:

帶孩子學英語學樂器學下棋,不願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很多家長就是不願意和孩子們談錢,擔心他們沾染了金錢的“壞風氣”。可是,正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多小朋友對於金錢形成了不少錯誤的觀念。其實,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也是他們成長中的必修課。

按基金排名選基金:

選基金,歷史投資業績固然很重要,但這絕不是選擇基金的唯一標準。放眼國內的基金排行榜,上年的業績冠軍往往在第二年名落孫山。因此,在考慮基金投資時,同樣需要關注基金業績的持續性。

喜歡投資新基金:

一些人認為,新基金每份1元,比較便宜,未來上漲空間較大;而且基金公司在發行新基金時通常會進行廣泛宣傳,投資者往往認為新基金更具吸引力。其實,雖然新基金淨值比較低,但是如果兩者盈利能力相同的話,投資者最終獲得的投資收益並沒有差別。在市場走低的環境下,新基金初建倉,業績可能較有優勢,但是在震盪上漲的市場行情中,新基金的建倉成本就比較高。

喜歡高分紅的基金:

個人投資者投資基金實現的價差收入及紅利分配均免徵個人所得稅,因此,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基金分紅等於左口袋放右口袋,並沒有顯著區別。對於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完全可以通過贖回一定份額來達到基金分紅的效果,只是增加了少量贖回費用,因此開放式基金分紅對個人投資者實際意義不大,分紅多少與基金產品好壞沒有直接關係。

投資黃金飾品:

既美觀,又能夠保值,近幾年來黃金的價格升幅顯著,投資也成為了一些人購買黃金飾品的一個新理由。其實,黃金飾品在加工時由於工藝和製造成本,會在金價的基礎上增加一大筆溢價,而消費者售回金飾時只能按照當時的黃金價格來計價,所以黃金飾品只能作為裝飾用品,完全不是用於投資的工具。

注意事項

希望上面的可以幫到大家。

銀行, 方面, 基金, 壞習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