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普知識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小學科普知識是青少年科技意識、科技素養培養的關鍵,是豐富和改進我國非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對學生科學興趣培養、生活中科學技術應用知識瞭解等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積極開展小學科普知識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小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關鍵。下面小編分享:

  :化學史上的中國人

  在中華民族5000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科學家,他們的發明和發現在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在世界化學史上我們的炎黃子孫也是成果輝煌,業績閃爍,給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爭彩。為此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現將在化學史上有重大發現的我國學者作一摘要介紹。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時期墨派思想的創始人,著有《墨經》。在該書中說到:“非半不 昔斤 則不動,說在端。……昔斤 必半,毋與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無間也。”意思是說物質到一半的時候,就不能斫開它了。物質如果沒有可分的條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有現代原子的意義,意味著他對物質非連續性的認識。他的這一認識和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所以說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勞。
 

關於科普類的黑板報圖片

  二、劉安

  我國西漢時的煉丹家。他著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著“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意思是說銅遇到鐵時,就有銅生成。實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鐵和可溶性的銅鹽發生的置換反應。這一發現要比西方國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時採用這一方法鍊銅已有相當規模,每年鍊銅達5×105kg,佔當時銅產量的15%—25%。這種鍊銅方法在我國最早,是溼法冶金的先驅。

  劉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寫到:“老槐生火,久血為磷。”這句話實質說的是磷的自燃現象。劉安在西漢時能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他對磷有所瞭解。而德國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從尿中發現磷的,他的發現比劉安晚1000年。那麼磷的最早發現者應該是劉安。

  三、魏伯陽

  我國東漢時期煉丹家。生卒年代不詳。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撰有《周易參同契》,此書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煉丹術專著。其中化學知識豐富。記載著“丹鼎”這 一化學反應裝置,記述了汞易揮發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為丹砂***硫化汞***、汞和鉛汞齊***汞鉛合金***等化學知識。

  :科普文章

  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工作者卡爾•薩根1988年在康奈爾大學曾發表演講《科學家為什麼應該普及科學》。對於中國來說,尤其要討論的是,中國為什麼需要科普工作者。

  科學和科普工作者某種程度上在中國的公眾面前有一個很奇怪的形象。一方面,科學被視為象牙塔,科學家則被描繪成沒有生活常識,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奧的數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學者:另一方面,公眾對於科學知識、科技程序要麼望而卻步,認為自己沒有理解它們的能力,要麼不屑一顧,認為他們與自己毫無關聯。這正是我們為什麼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原因。

  西方作為科學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貝爾寫出《數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後,科學普及工作便蓬勃開展,這一百年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致力於科學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學家喬治•伽莫夫,美國科學家阿西莫夫、卡爾•薩根,英國科學家霍金、彭羅斯、約翰•格里賓等等。而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正是因為幼年時閱讀貝爾的科學著作《數學大師》才立志於數學研究:約翰•格里賓因為喬治•伽莫夫和其筆下的“湯普金斯先生”才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後也成為一名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科學的接力棒就是這樣代代相傳。

  但是,科學普及的意義遠不止培養一代代的科學家。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不需要那些繁雜的公式,但他們需要一種科學思想。他們需要科學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有了這樣的科學精神,懂得了這樣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公眾會更有意義地、更充實地生活,並且知道為什麼而活,他們將略略領會人類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而不是呆在地球溫暖的家裡,更重要的,他們會擺脫愚昧,更科學有效的處理日常事務,當然,他們也決不會讓他們的孩子輟學打工,也決不會聽信謠傳***例如,搶鹽***。他們雖不會成為科學家,但他們應當認識科學的力量。科學精神並不植根於中國的土壤,因此中國更加需要科普工作者,尤其是以有成就的科學家的身份有說服力地進行這項工作。

西城區九年級化學期末複習題
初三關於圓的知識點
相關知識
三年級科普知識黑板報
三年級科技知識手抄報
一年級科普知識手抄報資料素材
六年級科普知識手抄報圖片
一年級科普知識手抄報圖片
小學科普知識黑板報
科普知識黑板報模版
科技科普知識黑板報素材
關於科普知識黑板報
關於科普知識黑板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