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祝允明,明朝有名的大書法家、詩人,生於公元1460年,病逝於1527年,享年67歲。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大才子”,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枝山***1460年-1526年***,漢族,字希哲,號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名允明,江蘇長洲***蘇州***人,明代書法家,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枝山在1460年出生於江蘇蘇州,十六歲母親去世,二十四歲父親祝瓛離世,他的祖父祝顥,精於詩文,工行書,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以後辭官還鄉,外祖父徐有貞任兵部尚書,被封為武功伯,才華絕世,名聞於時。祝枝山幼時隨外祖父學習,五歲時祖父還鄉,在兩位大儒的教導下,加上他先天稟賦高,聰慧過人,讀書寫文作詩不在話下,且博覽群書、才智非凡,後發奮苦學,熱心科舉。1429年,祝枝山中舉,但之後久試不第,1514年被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1522年轉應天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枝山擅長詩文,又工於書法,與唐伯虎意氣相投,二人與文徵明、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大才子”,又與文徽明、王寵同為明代中期書家的代表。祝枝山的主要藝術成就在狂草與楷書上,功力深厚,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故事

  祝允明自幼就長於書香官宦世家。外祖父徐有貞曾是明朝宰臣,德高望重、交友廣泛;祖父祝灝旁徵博引、風趣灑脫,祝枝山長期受二人薰陶,再者,自幼天賦異稟,聰慧過人,加上兩位大儒加以教導,五歲便會讀書,九歲就能作詩,十歲時已博覽全書,做的一手好文章。十五歲時,其師王鏊中在廷試中獲得第三,祝允明深受其影響,遂奮發苦學,苦練書法。吳中四大才子中,祝允明書法最為突出,與文徵明、王寵並稱為“明中期書法三大家”。

  祝允明為人灑脫,放蕩不羈,好遊山水而不拘小節,與唐寅、文徵明、沈周等名士都是是甚好的朋友,只是仕途坎坷。三十三歲才中得舉人,五十歲後仍未被錄用,焦躁難耐,常常借酒澆愁;五十五歲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祝允明勵精圖治,施展計謀,令民風不淳的興寧縣有很大改觀;六十三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無奈官場黑暗,不堪忍受,借病辭官回鄉。

  祝允明為人仗義,與唐伯虎私交甚好。在其三十七歲時,規勸唐寅讀書求仕,不過天意弄人,在唐寅考得解元次年,因作弊案被牽連,終身不得入仕。二人便同病相憐,互相安慰。六十四歲時,唐寅去世,祝枝山悲傷不已,寫《哭子畏》二首,字裡行間流露出悲痛憐惜之情。

  評價

  對於祝枝山的書法,歷代俱有佳評。他的友人黃省曾作詩描述、評論他的書法雲:“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群萌永珍出毫下,運肘便覺風雲俱。絲持浪轉信神動,筋迥墨縱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攢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寧歲,鸞驚龍駭誰爭驅?邇來南海作仙令,難籌歷險筆愈聖。奇文豪詠兼稱之,處處江山好輝映。餘也飄飄紫臺客,向長五嶽將浮屐。多君惠我《遠遊》篇,得展夢窗喜魂魄。嗚呼羲之眼前人不識,笑殺千金買遺蹟!”王世貞也認為“天下法書歸吾吳,而京兆祝允明為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土寵次之。……***祝允明***靡不臨寫工絕,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真是上配吳興***趙孟頫***,他所不論也。”顧謂“希哲書學精工,自《急就》以逮虞***虞世南***、趙***趙孟頫***,上下數千年變體, 不得其 結構”。王澍更是大加讚賞說:“有明書家林立,莫不千紙一同,惟祝京兆書變化百出,不可端倪,餘見京兆書百數,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評價極高。 試看他在六十五歲寫的《洛神賦卷》,董文視其為祝氏人書俱老的草書名跡,展閱此卷,萬千氣象頓入眼簾;字字虎嘯風生,行行龍騰雲起,頁頁雨雪交加,全卷梨花飛舞,宛若一幅“春雪滿空來,處是花開”的畫面,讀來撩人情思,撼人心魄。初視之,點畫狼藉,縱橫散亂,反覆賞來,但見點畫如真,順逆藏露,起止分明。運筆流暢飛動,轉折極盡自然,如高山流水跌宕迂迴。時隱時顯,有變化萬端之絕妙。此卷以中鋒筆法奠定渾勁基調,扁筆側鋒的偶然出現,更使鋒勢雄強無敵。收則急斂鋒芒,放則飄然無羈,真是大家巨椽隨意揮灑皆能得心應手,出神入化,如入無人之境。洋洋千餘字一氣呵成而筆意不怠。其墨色濃而不滯,時用渴筆,增加了蒼勁老竦的意味。其體勢千姿百態秀美多變。卷中“若危若安”、“若往若還”,將極易雷同的四個“若”字分佈於兩行,或疏、或密、或正、或斜,寫成四種不同情態,各具神采,巧妙施變,卻毫無著意安排的痕跡。枝山書法嬌邁翻騰,卻不劍拔駑張。大起大落之間,只覺有古雅恢弘之氣,無寒儉窘迫之容。章法參差錯落,上下左右呼應顧盼連成一氣,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細看卻又中心分明。只有爐火純青的書壇巨匠,才能達到如此高妙的化境。

  當然,祝允明的書法也有不足之處。明代邢侗說他“資才邁世,第聵然自放,不無野狐”。項穆不無過頭地說:“***祝允明***初範晉唐,晚歸怪俗,竟為惡態,駭諸凡夫。”對於一位藝術氣質特別強烈的人來說,過分偏激之作也是難免的。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他因絕世才學不被所用,轉而欲求解脫的痛苦思想。至於有人批評他用筆“不出正鋒”,明代周天球早為之辯解說:“京兆書法當時無輩,而或者評其不出正鋒。蓋謂此老目視短,不能懸筆運時耳。嘗見其草書《月賦》刻本,細驗於點畫間,皆正鋒也。”一般說來,有深厚功能的書家不難做到筆筆正鋒,豪放不羈的祝允明自然不會斤斤計較正、側鋒的得失,而是著眼大氣局和大效果。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能借助於翻騰的章法與生動的筆法,酣暢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又何必去苛求正側鋒之利弊呢?更何況側鋒取姿生勢,對感情的宣洩會更加靈敏。明中葉象祝枝山還有唐寅這一類有個性的寒士才子,由於八股文的束縛,科舉的腐敗,使他們與上層貴族格格不入。他們傲岸塵俗,風流瀟灑,因此他們的書法也不偈上層書法的雅化、標準化,日趨館閣體的死衚衕。他們雖然也崇尚帖學,但能在書法之中,充分抒發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的意趣,願望與苦悶,因此,他們的書法代表了當時具有藝術生命力的發展前途。他們力追晉唐,在人格上效仿竹林七賢的狂放,但他們的社會背景與魏晉不同,明中葉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商品經濟帶來了資本主義萌芽,使這一部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文人寒士,有了一定的啟蒙意識,他們的思想、行為對固有傳統有所牴觸和批判,因此他們敢於在藝術上有所創新。祝允明既繼承了二王以來帖學的通暢、明快的筆法,又能抒發情性,暢抒胸臆,恣意揮灑,他的書法既有傳統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風神氣質,講求風韻。無怪乎他的書法擁有眾多的追隨者,在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唐伯虎人物畫怎麼樣
與愛情有關的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介紹
江南四大才子分別指誰
江南四大才子分別是誰
周星馳四大才子經典臺詞
徐渭明朝三大才子人物生平介紹
才子祝國慶經典祝福簡訊
才子祝國慶經典祝福簡訊
祝允明書法是怎樣的
祝允明書法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