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怎麼滅亡?

General 更新 2024-05-29

宋朝是怎麼滅亡的?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開國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於1127年使徽、欽二帝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元。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滅亡

宋端宗趙是和趙昺被元朝軍隊相逼南逃避難,途經香港九龍半島一塊估計約有300公噸的巨巖休息,後來附近的民眾在那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巖上,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宋軍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藉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最後理宗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祺為皇儲。由於趙祺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墮胎藥,因此趙祺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祺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祺即位,是為度宗。

趙祺即位後不理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賈似道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於他好鬥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他禁止讓前線戰事讓度宗瞭解。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二年(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拱、孟瑛、餘玠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戰合州時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消息後,立即準備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賈似道藉機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國號為元。鹹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度宗去世,終年35歲。

度宗去世後,其長子趙?即位。當時,宋朝的統治已進入癱瘓狀態。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軍攻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賈似道能出征,結果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德佑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淪陷,元軍舉行大屠殺。不久平江也告淪陷,臨安人心惶惶。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裡舉行受降儀式,趙?正式退位。但趙?之弟趙是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趙是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蒙軍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是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是去世。陸秀夫......

大宋怎麼滅亡

1.對內平亂宋表現不錯

宋朝時期發生的農民起義有三百多起,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朝代.在漢唐時代,農民起義往往一經發起,即成燎原之勢,進而撼動整個國家的根基.惟獨在宋朝時期,每次起義都只能侷限在比較小的地域,時間短則數月,長不過四五年.宋軍隊在對內平亂的表現是中國曆朝之中表現最出色的.

2.闡述宋對外戰爭屢戰屢敗的客觀原因

宋朝其時很不幸,恰好處於歷史上的一個小冰河期。按照史書的記載是臨安年年下大雪。這樣在北方的苦寒地帶更不必說,可稱千年不遇的嚴寒期。氣候驟冷迫使無法在北方繼續生存的遼、金、蒙遊牧民族不得不全力向南拓展生存空間,從而造成了對宋的持久的軍事壓力.而且嚴寒的氣候更迫使一直處於鬆散的部落聯盟狀態的遊牧民族團結成了組織化的軍事體制國家.它的特徵是"非部落化",在軍事上保留歐亞大草原騎馬民族的凶猛彪悍,但其轄地卻囊括文明地區的邊緣,統治大量的定居居民和市鎮,因此在政教上又採用了文明制度和意識形態,當然也兼有兩者之長。其戰鬥力和生命力遠非漢時的匈奴和唐時的突厥可比的.

我們往往以現代戰爭的觀點來看古代戰爭.以宋朝舉國上百萬的軍隊不能征服外族而批其懦弱無能.但是不要忘了古代戰爭人力資源只能次第鋪開,並不能如現代戰爭一樣舉國之力於一擊.英國軍隊最多時上百萬,能調到邊境的最多也只有一半.更何況往往要分兵抵禦兩個以上外族的作戰.以宋夏戰爭為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稜期,宋國均處以兩面作戰的境地.宋國兵力最高峰時,北宋調集到西北邊境上的禁軍達二十幾萬人,而西北各州郡的鄉兵和廂兵總計也大約二十萬.而西夏軍隊在元建國時期已達50萬人。西夏每次會戰均能出動至少十萬的軍隊,後期開戰更是每次動員號稱30萬--80萬的軍隊進攻.

後世指責"弱宋",不能忽視這樣的事實.宋朝是中國曆代步兵裝備最好的朝代,宋朝是抗擊蒙古軍隊最久的國家.宋朝水師是世界最強的水師.宋朝的軍隊是中國曆代最忠誠的軍隊(崖山海戰時,南宋大勢已去,仍有二十萬軍民跟隨幼帝,十多萬軍民戰敗殉國).宋朝面對的金國是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第二的強國.宋朝的釣魚城之戰改變了世界形勢.

宋朝的軍事致命弱點在於馬匹的缺乏.自從中唐失去西北產馬地之後,唐宋軍隊編制逐漸轉為步軍為主.宋朝馬匹多為貿易得來,“計一騎之費,可贍步軍五人”.而岳飛之所以最受百姓愛戴,正因為其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在戰鬥中繳獲大量馬匹),岳家軍可以與金軍主力騎兵硬碰硬決戰勝之,而不是困守孤城聽任金兵蹂躪民眾.

3.澶淵之盟不是屈辱求和

首先,北宋立國之初,北邊之契丹已於數十年前先建立獨立國家。宋當時只相當於眾多割據國家中的一個.後晉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雲十六州”與契丹後,從法律上、事實上,該地區都已成為契丹領土,而此時後周和宋還沒建立。不管周世宗(959年北伐)還是宋太宗的北伐,實際上都是對契丹的侵略。而且,宋太祖為了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於974年主動遣使至遼,要求與遼國簽定和約。在公979年北六月滅北漢後,繼而進攻遼國,北宋實為單方面毀約.在澶淵之盟的談判中,契丹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宋每年送契丹銀10萬兩、絹20萬匹,大大低於宋的估計,不到宋年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五,此條件宋接受了;二是要宋歸還“侵佔”的瀛莫二州(遼稱“關南”之地),被宋嚴辭拒絕,契丹和平心切,也未堅持,要知道此二州當時已在契丹軍佔領之下啊。最後達成的條約為:送契丹“歲幣”,契丹退出已佔領的華北數十州之地,並在事實上承認瀛莫二州為宋朝領土。對宋而言,已是外交性的勝利。

澶淵之盟換來了遼宋100多年的和平.惜......

大宋怎麼滅亡的

宋朝分為北宋與南宋。

宣和七年(1125年2月),金軍兵分兩路南侵北宋。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宋徽宗迫不得已將皇位讓於太子趙恆,這就為宋欽宗。這時,金兵已直迫宋都開封,宋徽宗連忙逃至金陵(今江蘇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等人的指揮下,一度擊退了金軍,得到了一刻的喘息,可是由於徽、欽二帝的昏庸無能,一心想求和,罷免了李綱等忠臣。公元1127年,金軍再一次進攻開封,並虜去徽、欽二帝和大量的財物。北宋王朝宣告滅亡。

蒙古族滅金訂金滅亡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元。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宋朝為什麼滅亡,?

其一,宋朝一直是重文輕武,軍事力量較薄弱;

其二,宋朝後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朝政腐敗;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是歷史、社會的必然規律,任何朝代都有滅亡的一天。宋朝自然不會例外。

至於你說的佔領周圍海島等等,中國自古無此習慣,而且那時候,那些海島大都是蠻荒之地,連流放罪犯都去不了,你讓皇帝怎麼去生活?再,宋朝的航海術沒有你想象是那麼厲害,不是想去哪就去哪的。

水軍和陸軍是完全兩碼事。

為什麼說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凶手?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

首先我要申明:一個王朝的滅亡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決定的,即使這個人再厲害。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其次王安石的變法有可取之處但是全部都是對的,而且沒有改變社會形態,過於理想化。

其實我們對照一下王安石和司馬光就明白了,我想大部分人認為他們兩人在我們印象中都是不錯的,但兩人卻是針鋒相對的兩個觀點的代表人物,你能說他們孰對孰錯呢?

宋朝為何滅亡

宋朝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四大文明有三者出於宋,然而兩宋從公元960年建立到公元1279年曆時三百餘年,存在的非常艱難,終難逃滅亡的命運,引人深思。

“積貧積弱”、“弱宋”等名詞幾乎成了這個王朝的代名詞。一、軍弱。

重文抑武基本國策的推推行。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在開封附近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輕而易舉地從後周世宗的孤兒寡母手裡奪取了政權,開始了宋代的統治。但是,這種奪取政權的方式,趙匡胤並不是始作俑者。早在趙匡胤之前的郭威(即後周太祖)就是利用這種模式登上帝位的。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上演,宋初的統治者制定了以下的重要制度,並作為基本國策予以執行。這些基本國策也為後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響貫穿整個宋代。宋代軍隊數量雖多,但冗兵情況原重,部隊缺乏精良裝備和訓練,戰鬥力不強。

二、政治腐敗。

宋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政治日趨腐敗,權臣之間爭鬥不休。為此,歐陽修還曾著有《朋黨論》,為朋黨正名。但前期多君子之黨當政,尚能爭論為國,後期多小人之黨,且以朋黨罪人不淺。即使是君子之黨之間的爭論極大地內耗了宋代統治階級本已不足的統治力量。與此同時,也使當權者急功近利,很難逾越黨派之見。而不能通盤考慮,不拘一格的起用賢才。而是恰恰相反,使國事越來越遭。在小人當政時,就更不用說了。宋代名將楊業、岳飛的悲慘結局就是政治腐敗的最好說明。

三、財政空虛。

宋朝雖富,但冗官、冗兵嚴重。宋朝為了分權,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還有大批的官員是通過“蔭功”,即靠父輩或者是祖輩的功勞來直接進入仕途,並且有日益擴大的趨勢。

享樂思想非常盛行。宋太祖一段話就是明證。“人生如白駒過隙,所謂子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直至北宋滅亡後,南宋政府首都遷至首都汴梁。政府權貴紛紛辭樓下殿,輦來新朝,他們攜妃將妾,舉家遷徙,除了大興土木之外,就是豪華奢侈的生活方式。人生如夢的享樂思想。

宋朝雖經濟高度發達,但怎奈政府財政開支更大,巨大的財政開支使得國庫空虛,國力貧弱。

四、因循守舊,不敢改革。

宋代的因循守舊思想特別嚴重,祖宗之法不可變,一直難以逾越舊有的框架,在政治上、軍事上表現地非常突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進行變法,要富國強兵,但終於全部恢復舊法,功敗垂成。

五、恐戰思想嚴重。

宋朝君主及權貴對戰爭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感,安於現狀、安定、穩定是他們首要的需求,甚至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一些文人也在極力渲染戰爭的殘酷,如蘇東坡曾描寫了這樣一個戰爭的畫面“至於遠方之民,肝腦塗於白刃,筋骨絕於饋餉。遊離破產,鬻賣男女,薰眼拆臂,自經之狀,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婦之哭聲,陛下必不得而聞也”。(《諫用兵之疏》)目的無非一個“和”字。宋朝政府為了避戰,不惜每年對外大量進貢,甚至奴顏婢膝,俯首稱臣,真讓人覺得恥辱!

宋朝已亡,今者鑑之!古帝國用武力戰爭來征服別國,今天的帝國已經改用金融、經濟戰爭來征服別國了。中國人民勤勞節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間內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然而卻在金融資本市場上屢屢失手。

唐朝怎麼滅亡的,五代十國時期介紹,宋朝是如何建立的

每到一個封建王朝的衰落和一個新的封建王朝的崛起,這期間的政治幾經波折,看得總是讓人不知具體是怎麼回事。根據此,小編特意整理了一番,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唐朝時如何滅亡的,而唐朝之後的宋朝,又是如何建立的。一。唐朝的滅亡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再也沒有真正統一過,外族入侵、藩鎮割據、武將叛亂、農民起義不斷髮生,皇帝逃出京城的事就出現了好幾次。但名義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階段,藩鎮勢力受到打擊,朝廷的權力一度恢復,如憲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平定淮西后,河南、河北的藩鎮曾被迫獻地服從。到907年(唐天祐四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就連表面的統一也不復存在,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 至此,唐朝結束,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唐朝疆域圖 唐朝時怎麼滅亡的二、五代十國的介紹 五代十國,也就是5個朝代,10個國家。雖然有這麼多的朝代和國家,可是他們政權更迭頻繁,經歷時間很短。 所謂的五代,是五個朝代相繼的,它的疆域,是在中國的北方,它保持著這樣的一個順序:後梁——後唐(它不是唐朝)——後晉——後漢——後周。那麼它又是如何保持的呢,不妨看看吧! 1、(後)樑 唐朝末年,朝廷大權已落入朱溫手中。904年(天覆四年),朱溫迫唐昭宗東遷洛陽,長安宮殿民居都被拆毀,從此成為廢墟。907年,朱溫廢傀儡皇帝唐哀帝,即帝位,國號樑,以汴州(今河南開封市)為東都開封府,是實際首都,以原東都洛陽為西都。由於南北都已存在不少獨立政權,樑的疆域只有今河南和山東、安徽的淮北、江蘇西北角、湖北長江以北大部、陝西東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923年(樑龍德三年)為(後)唐所滅。 2、(後)唐 沙陀首領李克用借出兵助唐鎮壓黃巢起義之機,據有今山西中、北部和河套地區,唐末被封為晉王。樑時其子李存勖〔xù序〕繼位,始終與樑對抗,於923年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滅樑,遷都洛陽。後來,隨著勢力的擴張,基本統一了北方,其北界推進到今渤海灣北、燕山、山西、陝西和寧夏北界一線,西界擴大到賀蘭山、隴東一線,疆域增加了今四川邛崍山以東地、湖北西北部、陝西南部和甘肅東南部。 3、(後)晉 沙陀人石敬瑭原是後唐的河東節度使,駐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936年反晉。為擊敗唐軍,石敬瑭向契丹稱臣,許下割讓盧龍一道和雁門關以北土地的諾言,乞求援兵。契丹主率軍救晉陽,大破唐軍。契丹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將十六州割讓契丹,並保證每年獻帛30萬匹。這十六州是:幽(治今北京市)、薊(治今天津薊縣)、瀛(治今河北河間縣)、莫(治今河北任丘市)、涿(治今河北涿州市)、檀(治今北京密雲縣)、順(治今北京順義縣)、新(治今河北涿鹿縣)、媯(治今河北懷來縣)、儒(治今北京延慶縣)、武(治今河北宣化縣)、雲(治今山西大同市)、應(治今山西應縣)、寰(治今山西朔州市東北)、朔(治今山西朔州市)、蔚(治今河北蔚縣),史稱燕雲十六州,或稱幽雲十六州。45歲的石敬瑭欣然認34歲的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當年就在契丹的扶植下攻下洛陽。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以洛陽為西京,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為東京開封府,是實際首都。後晉的北界已退至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其餘疆界與後唐大致相同。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契丹軍攻入開封,後晉亡。 4、(後)漢 947年,原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沙陀人)不服從遼(契丹改名),在太原稱帝。同年,遼軍被迫退回,劉知遠至大梁,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平定了境內的叛亂,疆域大致恢復到後晉時狀況。次年底,大將郭威稱帝,後漢亡。 5、(後)周 951年,郭威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顯德四年......

宋朝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被誰

宋朝(960年——1279年)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1127年封城被金軍圍困,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或靖康之禍。同年(1127年),康王趙構即位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直至1279年,南宋滅亡。(南宋實際滅亡應在1276年趙隰被俘,臨安受降,但是最後兩位皇帝流亡了3年最後被蒙古所滅,所以南宋應到1279年)

簡單的說北宋為960——1127,被金所滅,南宋為1127——1279,被蒙古所滅。

另外420年——479年,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為宋朝,史稱南朝宋或劉宋。公元479年,宋順帝劉準把帝位禪讓給了蕭道成,南朝宋被南齊所取代。

宋朝怎麼滅亡的?

你都能講一套,還需要我們回答嗎?

我看了你寫的,很表面!宋 軟弱 的原因 就是重文輕武 沒錯!重文輕礌 就是宋朝滅亡的原因

為什麼 因為 整個宋朝 文官 地位高,人數巨大,照成政府官僚體系臃腫!文官 一但多起來,就貪腐!而且 拉幫結派,上下串通!排除異己,整個宋王朝 政治 軍隊 都被貪官給弄得烏煙瘴氣!所以 才會不堪一擊!看看 水滸 就明白了

至於 為什麼 北宋 被 金滅 就是因為,遼國 慢慢的也變得跟北宋一樣了!女真人 封建化程度不高,還是遊牧民族!作戰勇猛 騎兵厲害

後來 金國也開始封建化 很快便得和宋一個鳥樣,所以 有背心的遊牧民族 蒙古所滅!

蒙古開始封建化,貪汙腐敗 就被朱洪武 趕回漠北!

我們現在貪汙腐敗,很快......................

宋朝滅亡是為什麼,在什麼皇帝手裡滅了的

★北宋滅亡---靖康之變 宋徽宗 是一位天才藝術家,卻也是亡國之君。主條目:靖康之變 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後由他弟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徽宗專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趙佶的生活糜爛,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聽信道士所言,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後改名為艮嶽。艮嶽方圓十餘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裡面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還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 徽宗不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達了一個禁止元佑法的詔書。此即謂元佑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他看到遼國被金國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此即為海上之盟。但宋朝軍隊卻被打得大敗。最後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並剋扣營、平、灤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趙佶嚇得立刻傳位其子欽宗趙桓。欽宗患得患失,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後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來保衛東京。雖然一度取得了勝利,但是金朝並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淪陷。十一月,開封外城淪陷,金軍逼迫欽宗前去議和。閏十一月卅日,欽宗被迫前去金營議和,三日後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銀。欽宗因此大肆搜刮開封城內財物。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欽二帝被廢,貶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營。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禍。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被封為重昏侯。最後兩人客死異鄉五國城。 儘管徽宗在朝政上毫無建樹,但無庸質疑,他在書畫上的造詣無與倫比。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獨創瘦金體,並重視書畫事業。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就連其子趙構也受到薰陶,成為傑出書法家。 ★★南宋滅亡 宋端宗趙是和趙昺被元朝軍隊相逼南逃避難,途經香港九龍半島一塊估計約有300公噸的巨巖休息,後來附近的民眾在那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巖上,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宋軍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藉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最後理宗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祺為皇儲。由於趙祺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墮胎藥,因此趙祺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祺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祺即位,是為度宗。 趙祺即位後不理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賈似道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於他好鬥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他禁止讓前線戰事讓度宗瞭解。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二年(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

相關問題答案
宋朝怎麼滅亡?
元朝怎麼滅亡的?
明朝怎麼滅亡的?
秦朝怎麼滅亡的 ?
宋朝是怎麼滅亡?
古巴比倫是怎麼滅亡的?
北宋為什麼滅亡?
西漢是怎麼滅亡的?
東周是怎麼滅亡的?
蜀漢怎麼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