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進行精準扶貧?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為什麼精準扶貧

●貧困縣考核機制由主要考核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貧困戶要逐村逐戶識別,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作出戰略性創新部署。

《意見》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奮鬥目標,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將扶貧開發工作擺到更加重要、更為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六個方面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

(一)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同時,研究建立重點縣退出機制,建立扶貧開發效果評估體系。

(二)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國家制定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

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三)健全乾部駐村幫扶機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工作基礎上,普遍建立駐村工作隊(組)制度。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組),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組)要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落實保障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

(四)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強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項目資金要到村到戶,切實

使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把資金分配與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相結合,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簡化資金撥付流程,項目審批權限原則上下放到縣。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臺,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集中解決突出貧困問題。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有效做法。堅持和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積極發揮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作用,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力度。

(五)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導向作用,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貧困地區信貸投放。在防範風險前提下,加快推動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規範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貧

困村資金互助組織。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擴大扶貧貼息貸款規模。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動金融機構......

什麼是“精準扶貧”?為什麼要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呢?

(一)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過去,全國曾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識別扶貧對象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瑣、操作性不是很強。我省宜賓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選”確定扶貧對象的扶貧“首扶制度”,也是一個精確識別的好辦法。其具體作是:根據國家公佈的扶貧標準,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總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揚基層民主,發動群眾參與;透明程序,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準”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二)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就精確到戶到人來說,重點為:

一是堅持方針。精確幫扶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重在從“人”“錢”兩個方面細化方式,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

二是到村到戶。要做到“六個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到村到戶。真正把資源優勢挖掘出來,把扶貧政策含量釋放出來。

三是因戶施策。通過進村入戶,分析掌握致貧原因,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我國為什麼要實施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

據瞭解,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 "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 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 。2015年1月,習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雲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5個月後,總書記來到與雲南毗鄰的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並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精準扶貧" 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

2015年10月16日,習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製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為什麼我國要提出精準扶貧

在各個階段採取了一系列的扶貧、脫貧政策作用下,效果比較好。但與此同時,我國現階段貧困問題的特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我國扶貧開發總體上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由絕對貧困轉向為相對貧困,致貧原因複雜化、扶貧難度加大等。因此,如何應對我國現階段的貧困問題,成為國家和政府扶貧工作的重心。精準扶貧政策是我國當前時期扶貧開發的重大戰略政策,是國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治理貧困問題的戰略重點,有其必要性。從公平與效率角度分析我國精準扶貧政策,有利於更好地把握政策內涵,對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2013年11月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這是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出扶貧要“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概念的提出是相對於過去的粗放型扶貧,重點強調了扶貧工作要轉向“精準”,從“大水漫灌”轉為“精確滴灌”。2014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把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確立為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六大機制之一。因此,我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精準扶貧政策也成為我國現階段應對貧困問題而採取扶貧、脫貧、開發的核心。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並提升“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

黨中央為什麼要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為什麼要精準扶貧——要提高扶貧的實效和準確性。

我國扶貧開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明顯成就,但是,長期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在具體工作中卻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麼”“怎麼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因此對於具體貧困居民、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就存在許多盲點,真正的一些貧困農戶和貧困居民沒有得到幫扶。

此外,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佔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係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

精準扶貧是針對原有的扶貧體制機制必須修補和完善。換句話說,就是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專項扶貧更要瞄準貧困居民,特別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務必重點用在貧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貧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萬不能拿扶貧的錢去搞高標準的新農村建設,做形象工程不能實現扶真貧。貧困區域的發展,主要應使用財政綜合扶貧資金和其他資金。

為什麼要進行扶貧攻堅,怎麼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形成貧困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可以實現各貧困地區的跨越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基。

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樹立經濟發展的標杆,我們在沿海地區選取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城市和地區,作為了發展的“橋頭堡”,並開闢出專門的區域,給予政策的傾斜與照顧,讓這一部分地區率先富裕了起來。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區富裕之後,我們要以先富帶動後富,並最終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指引下,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具有特別意義。

第一,這有利於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發揮“筷子效應”的最大作用。從貧困人口的分佈特點來看,有連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貧實施的過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關政策,把政策落實到特定的貧困人群、具化到每一個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註重精準,用一個個具有創新性的政策,消滅貧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貧”風險。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發揮不同政策的優勢,抱團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推進脫貧攻堅的精準化。

第二,這有利於優化扶貧資源配置,提高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扶貧不能再搞“平均主義”,而是要提高扶貧的實際效果。因此,必須在精準上下功夫,把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就是要在哪些資源配置在哪個位置上著力,把最好的資源匹配給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來帶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這有利於把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實處。全面建成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而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共享成功的發展經驗。這就需要把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引向不發達地區,並因地制宜,開創出本土發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發達地區的群眾傳輸發達地區的發展思維、發展方法等,授人以漁。

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需要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舉措,以產業為突破,以人才為先鋒,做到扶貧先扶智,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拔窮根摘窮帽,促進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之一。“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三個環節。按照公開透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是關鍵,要按照“一村一計一部門”“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的要求,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精準管理是保證,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幫扶信息檔案,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市場層面,要融開發於扶貧之中,融扶志於扶貧之中,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在社會層面,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更好地把“幫”和“促”結合起來,形成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增強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

什麼是“精準扶貧”?為什麼要精準扶貧?如何推進精準扶貧

生成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精準扶貧思想不是憑空而來的,其產生、發展一方面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進行的,另一方面也是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特徵等現實狀況提出的。

第一,“共同富裕”根本原則是精準扶貧思想產生的理論源流。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奮鬥目標和根本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基石。中共十八大會議重申,中國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偏離了“共同富裕”原則的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就不復存在。

習近平曾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②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職責。精準扶貧就是要求實施精細化的扶貧方式,“從扶貧機制上由主要依賴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到更加註重‘靶向性’對目標人群直接加以扶貧干預的動態調整”。③因此,精準扶貧思想就是要幫助每一個貧困人口都摸索出適合的致富路線,這正是“共同富裕”理論原則的發展和延伸。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是精準扶貧思想產生的現實需求。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中共十八大根據中國經濟社會實際做出的重大決策,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如果說“全面小康與中國夢相互激盪,凝聚為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那麼,扶貧、脫貧則是全面小康的“最後一公里”。

當前中國扶貧脫貧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不能再繼續“灌水式”“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模式,必須確保如期脫貧、杜絕返貧,因此需要精細化的扶貧思想,促使貧困地區整體脫貧、全面脫貧。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進行到新階段後的新舉措,符合中國國情。

建構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內容

自提出精準扶貧思想以來,習近平在各地調研時多次提及這一理念,並於2015年6月在貴州提出,扶貧工作要做到“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並將精準扶貧思想概括為“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具體而言,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內容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精準化理念是精準扶貧思想的核心要義。扶貧工作貴在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當前,中國扶貧工作不論是在貧困人群的識別,抑或扶貧政策的制定實施上,都缺乏精細化的工作理念。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政府扶貧單位是縣級貧困區域;2001年轉向15萬個村級貧困區域;2011年劃定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進行重點扶貧。農村扶貧的主要特點是區域瞄準,沒有識別到戶。這種扶貧模式在短期內集中了政策和資金資源,能夠切實幫助部分貧困人口脫貧,或創造部分貧困群體脫貧的硬性基礎設施條件。但“大水漫灌”後,貧困地區有兩類現象值得關注:一是一直未實現過脫貧的群體,或是不適應同質性的扶貧政策,或是自身根本不具備脫貧的能力素質等,這類群體往往就是現階段的重點關注目標,難度較大;二是一度脫貧後又返貧的群體,或因病、或因經營不善等,此類現象極其尋常,導致扶貧工作成效不持久,顯得重複而又低效率。

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正是在總結數十年扶貧工作經驗、教訓之上,並根據目前中國貧困群體狀況所提出的針對性措施。精準扶貧包括了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其核心要義就是精準化理念,要求將精準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扶貧工作的全過程。

第二,分批分類理念是精準扶貧思想的基礎工具。習近平在2......

我國為什麼這麼重視精準扶貧

我國扶貧開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但是,長期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國農村貧困居民8249萬人(其中四川為602萬人),是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7.40萬戶農村住戶調查樣本數據推算出來的。這個數據對於研究貧困居民規模、分析貧困發展趨勢比較科學,但在具體工作中卻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麼”“怎麼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由於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建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因此對於具體貧困居民、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就存在許多盲點,真正的一些貧困農戶和貧困居民沒有得到幫扶。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佔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係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原有的扶貧體制機制必須修補和完善。換句話說,就是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專項扶貧更要瞄準貧困居民,特別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務必重點用在貧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貧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萬不能拿扶貧的錢去搞高標準的新農村建設,做形象工程不能實現扶真貧。貧困區域的發展,主要應使用財政綜合扶貧資金和其他資金。

為什麼講要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地區、貧困居民而言,誰貧困就扶持誰,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理想,精準扶貧就是實現這個價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徑。

一是實事求是,滿足發展的需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民生問題中,困難群體往往有更多更強烈的訴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扶持。由於受時代的侷限性,原先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扶貧中的低質、低效等社會不公問題普遍存在。因此,必須運用科學有效程序,修補和完善扶貧體制機制,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做到“精準度”使用國家綜合扶貧的各類資金、政策,用準用足,用在貧困群眾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二是突出重點,創新扶貧。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農民增收難是最大的困擾。貧困地區的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的前提,尤其對於集中連片扶貧區域更要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狀況,從現實條件出發,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客觀實際的扶貧規劃,並凝聚強大合力,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扶持,提高扶貧成效;解決突出問題,從根本上幫助當地謀發展,給貧困群眾帶來切實的福祉,為貧困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提升扶貧質量,注重成果。把扶貧工作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還要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最大限度挖掘、整合、運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凝心聚力、聚焦發力、準確用力,讓困難群眾破除諸多壁壘,更多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紅利。

同時,堅持分類指導扶貧原則,注重提高貧困農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著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切實做到既“雪中送炭”又增強“造血功能”,體現精準性要求和組合拳特徵,使精準扶貧工作走向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道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整體戰和大決戰,就是一場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加快脫貧致富的解放戰爭。

精準扶貧工作要怎麼開展

精準扶貧是指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實施精準扶貧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幾個環節工作。

——改善民生,夯實基礎是做好精準扶貧的前提。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要提高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人居生活環境。本布圖村自然、地理條件較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除村委會居民點外,牧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冰雪融化形成的澇壩水,兩個分散定居點只通簡易的砂石路,電信通訊線路不通,網絡不通,無閉路電視,生存居住條件較差。因此,必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主要是在水、電、路上下功夫。利用州發改委爭取項目優勢,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項目資金。一是積極爭取70萬元安全飲水工程項目,解決本布圖村飼料組居民點的飲水問題;二是完成本布圖村飼料組2014年70萬元農村電網改造續建項目;三是完成本布圖村塔布拉哈提2000畝的滴灌項目;四是積極爭取農村道路改造專項資金支持,計劃改建定居點便民路1.5公里、飼料組便民道5公里、克爾託汗便民道。

——精準識別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

摸清底數是基礎。當前,扶貧開發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誰是真正的貧困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針對不同貧困情況如何進行幫扶”“幫扶的效果如何”等問題沒有真正搞清楚。

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關鍵是,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只有準確地確定貧困村、貧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進而提高扶貧效果。

為此,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數清”,摸清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問題清”,摸清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建立問題臺賬;“對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幫扶措施,制定幫扶計劃;“責任清”,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實行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任務清”,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

我們工作組結合實際精心設計出一套詳細完備的精準扶貧家庭情況調查摸底表。調查表要涵蓋每個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牲畜養殖經營情況、土地經營情況、住房及暖棚圈情況、貧困家庭勞動力及就業情況、貧困家庭年收入情況、貧困家庭債務情況、貧困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一對一”幫扶及“雙節雙促”情況、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等內容,這樣為建立“一戶一檔”、“一戶一策”的措施提供準確的數據檔案。

——精準措施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

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突出扶持重點,準確劃定貧困家庭,制定具體精準的扶貧措施,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確定精準扶貧戶後,應逐個分析致貧原因,號準“脈”、找準“癥結”,選好“藥方”。按照一戶一策”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和舉措,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一個幫扶措施,提高精準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比如在本布圖村精準扶貧工作措施方面,我們按照自治州、溫泉縣及安格里格鎮精準扶貧方案,計劃重點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建檔立卡,建立精準扶貧對象數據庫。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實行一戶一檔臺賬管理,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劃、有領導聯繫、單位幫扶、幹部駐村工作臺帳等。

二是整合資源,突出養殖業發展,成立草畜聯營扶貧養殖合作社。實行村委牽頭,貧困戶參與,專人負責管理,年終利益分成。

三是政策兜底扶貧。對有殘疾、年老體弱或精神疾病等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要在生活上、教育上、醫療上......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要進行精準扶貧?
為什麼要實施精準扶貧?
為什麼要進行理財?
為什麼要進行組織變革?
為什麼要進行文化創新?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為什麼要進行因子分析?
為什麼要進行因子旋轉?
為什麼要進行課堂觀察?
為什麼要進行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