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比喻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麼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註釋】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朱子語類·論語十六》:“道理也是一個有條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

【舉例】

讀書要善於思考,不能~,不求甚解。

【近義詞】

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詞】

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歇後語】

吃棗子不吐核

【謎語】

吃棗子不吐核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英文翻譯】

bolt

【歷史故事】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吃梨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成語常用來比喻什麼。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

「囫圇吞棗」之「囫圇」,典源作「渾侖」。「渾侖」同「囫圇」。囫圇,整個。「囫圇吞棗」指吃棗子時不加咀嚼,把整個都吞下去。#語本《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後用「囫圇吞棗」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參考: 渾侖吞棗, 渾淪吞棗, 鶻崙吞棗, 渾掄吞棗近義: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反義: 窮源竟委, 融會貫通

典源說明

「囫圇吞棗」原作「渾侖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是否見過延壽和尚?」九峰迴答說:「山前的麥子成熟沒?」這個回答和趙州的回答剛好呼應。就像是兩枝無孔的大鐵槌,一敲就定。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侖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典源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1>

僧問趙州2>:「承聞和尚親見南泉3>,是否?」州雲:「鎮州4>出大蘿蔔頭。」這僧也是個久參底,問中不妨有眼,爭奈趙州是作家,便答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可謂無味之談,塞斷人口。這老漢大似個白拈賊相似,你才開口,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特達英靈底漢,直下向擊石火□,閃電光中,才聞舉著,剔起便行。苟或佇思停機,不免喪身失命。江西澄散聖判,謂之東問西答,喚作不答話,不上他圈繢。若恁麼會,爭得遠錄公雲:「此是傍瞥語,收在九帶中。」若恁麼會,夢也未夢見在,更帶累趙州去。有者道:「鎮州從來出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從來參見南泉,天下人皆知。這僧卻更問道:『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所以州向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且得沒交涉。都不恁麼會,畢竟作麼生會?他家自有通霄路。不見僧問九峰5>:「承聞和尚親見延壽6>來,是否?」峰雲:「山前麥熟也未?」正對得趙州答此僧話,渾似兩個無孔鐵錘。趙州老漢是個無事底人,你輕輕問著,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7>吞個棗。

註解:典故或見於《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趙州:釋從諗(西元778∼897),唐高僧。諗,音shěn。精心玄悟,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主張真正的見性,身邊事物隨手拈來,啟人禪機。昭宗時圓寂,年一百二十,諡真際禪師,世稱為「趙州古佛」。南泉:釋普願(西元748∼834),唐高僧。精練玄義。貞元十一年,掛錫池陽南泉山,自建禪齋,足不下南泉三十餘載。有「南泉斬貓」公案留世。鎮州:地約在今河北正定縣一帶。後漢時稱鎮州,宋代初期延用,後升為真定府。九峰:生卒年不......

囫圇吞棗後來比喻什麼?

囫圇吞棗:把棗核兒整個兒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囫圇吞棗比喻什麼

囫圇:指整個兒的東西。[1]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別,不求甚解。

囫圇吞棗的本義是什麼現在比喻成了什麼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麼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相關問題答案
囫圇吞棗比喻什麼?
大被同眠現比喻什麼?
胃口比喻什麼?
大公無私比喻什麼?
醜小鴨比喻什麼人?
風霜高潔現在比喻什麼?
替罪羊比喻什麼?
孺子牛比喻什麼樣的人?
吳儂軟語比喻什麼意思?
三人成虎通常比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