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妤的作品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斯妤除夕最後一句在寫作手法和表達角度有什麼好處

文章結尾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對除夕喜愛的感情。作用是首尾呼應,突出中心。

搜索作家斯妤現狀,現在寫作情況和現實狀況?

斯妤,女,漢族,1954出生,原名詹少娟。福建廈門人。大學畢業。

1973年赴廈門郊區海滄公社插隊務農,後歷任廈門郊區教育科幹事,全國青聯辦公室幹事,《青年文學》編輯、編委,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散文集、小說集20餘部:長篇小說《豎琴的影子》、《斯妤文集》(4卷),散文集《兩種生活》、《某年某月》、

《風妖》、《斯妤散文精選》,小說集《出售哈欠的女人》、《尋訪喬里亞》等。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兩度獲“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

【寫作風格】

斯妤80年代開始散文創作時,即以迥異於楊朔、秦牧等前輩風格的新銳散文登上文壇。90年代初,她創作了一批怪異荒誕、充滿象徵意味的先鋒散文,並迅

速贏得了讀者。斯妤的散文寫作涉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比如,描述日常世俗生活中的母與子,關注幼兒園、雪、老屋、柴米油鹽的境界、足球、規則、生病、嫉妒

等日常生活,尖銳指出“愛情就是大慟之後的心頭空白”。90年代中期以來,斯妤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和題旨轉向小說創作,短短几年間,《故事》、《紅粉》、《夢非夢》、

《出售哈欠的女人》等小說引起文壇關注,等蜚聲文壇,被評論界冠以“幻想寫實主義”稱號,“構成了九十年代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道獨特風景”。

斯妤寫真人,抒真情,顯真我,現真誠,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生命的真諦在其筆下流淌,拓展了散文的內蘊與形式。她的散文很快贏得了讀者,尤其為青年讀

者和知識女性所喜愛,並在新時期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斯妤的小說在主題上多表現居於男權重壓之下的知識女性的抗爭與毀滅;在創作手法上,可謂奇譎詭異,靈動飽滿,熔沉重與幽默、悲劇與荒誕、現實與幻想於

一爐,令人耳目一新。

【斯妤的散文】

“我近乎執拗地在散文這個小小的空間裡著力耕耘,發願要在它的內涵、形式、風格上有所拓展。”這真是斯妤化了的文學言志,全然突破了她一貫溫良恭謙的

態度,於是從第一本散文集《女兒夢》開始,到迄今為止出版的《愛情是風》、《兩種生活》、《感覺與經歷》等十多部散文集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對上述理

念持恆不懈的追求:80年代初期對“三家模式”的反叛,力圖在散文中表現以真為宗旨,以善為極致的審美情趣;1985年後轉為對人生荒誕與人性荒謬的審醜

思考;而90年代前後萌發的女性意識的自覺,不僅使她的散文內涵增添了文化歷史的質感,而且也增添了思想的厚重感與濃郁的思辨色彩。

斯妤對散文文體寫作的偏好,對拓展其形式與內蘊的執著,成全了她在散文方面的建樹,使她以散文名家蜚聲文壇。文評家吳義勤曾指出斯妤的那些帶有終極意

味的形而上追問的散文,改寫了散文“輕文體”的形象,提升了當代散文的品格。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

如此看來,斯妤的出現,即便就是為了散文寫作,那麼至此也算是功成名就了。然而,斯妤的作家使命似乎還不止於此,散文文體的寫作似乎並未全面開發出作

家斯妤的潛能。散文也許可以直接宣洩她的情感,也能充分體現她的智性,它給我們帶來平實的生活氣息,也不乏思想深度的衝擊與震撼,但它並沒有完成把她帶入

真正的文學創造中去的使命,因為文學決不止於真實的表述或記錄。文學與所有真正的藝術一樣,它更能體現世界上所有事物本質之間的聯繫,以及這種本質聯繫與

作家想象力之間的奇特關係。

【斯妤的小說】

或許是出於作家特性的感召,或許是出於內心表達的需要,1993年,斯妤暫時結束瞭如日中天般的散文寫作而轉向小說領域。如果說寫散文的斯......

北海的早晨簡介

1、除了靜態景色的變化。比如文中前三段詳盡描述了薄霧籠罩下湖畔及湖面的平靜,作者從側面用岸畔種種美景及迷濛的瓊島結合來烘托,緊承其後借風的變化來描述湖面由“水平如鏡――泛起漣漪――皺起波痕――奔湧著”的變化,借水波的流動表現湖面動靜不同的朝陽美景。在寧靜中增添無聲動勢,似乎更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作者處處用含情的筆墨渲染眼前的北海,多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重複等修辭手法。例如:即使同寫湖面的平靜,也盡顯不同:時而是“湖水愈發溫柔、愈發安詳了,它靜靜地平躺著,安然地享受著晨霧徐徐的、輕柔的愛撫,那神態,真好像母親懷中含乳酣睡的嬰兒呢。”,時而是“湖面水平如鏡,碧澄澄的水波光滑柔軟得如同綠色的軟緞”。再如同寫朝陽下的湖面,也各有千秋:或是“湖面像一輪千百倍地放大了的金燦燦的明月了!”,或是“湖面如同倒下了一灘亮閃閃的白金”,或是“湖面奔湧著瑩瑩的銀光了,而且是顆顆點點地、疏疏地勻勻地分佈著的,望去如同碩大的青玉盤上滾動著的粒粒珠璣,有著說不盡的溼潤與晶瑩。”如詩如畫的景被作者微妙動人的文字刻畫得更多了幾分靈性和魅力,這得益於作者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也源自作者對山水的由衷熱愛。

3、鮮活的生命。看者有情山水亦有情。當朝陽升起,一切都生氣勃勃了。因此作者在文章後半部分由景轉為人,在“興奮的兒童、鮮豔的少女、眉開眼笑的老人”中以乘坐遊艇的老人們為特寫,在“歌聲、笑聲、槳聲、機器聲”的有聲世界中結束全文。景美、人們的心情愉悅,兩者相互映襯,使景成為充滿活力的景,使人成為自然之人。

體驗情感

1.景中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看者有情山水亦有情。當朝陽升起,一切都生氣勃勃了。因此作者在文章後半部分由景轉為人,在“興奮的兒童、鮮豔的少女、眉開眼笑的老人”中以乘坐遊艇的老人們為特寫,在“歌聲、笑聲、槳聲、機器聲”的有聲世界中結束全文。景美、人們的心情愉悅,兩者相互映襯,使景成為充滿活力的景,使人成為自然之人。

2.學習美文後,你得到了哪些收穫?

① 景美,人美,和諧之美

② 生命的生機勃勃,生活的美好

③ 語言清新,優美

抓住每幅畫的觀察順序和描寫的景物:

1、黎明時的朦朧畫面。為了突出北海的美,由岸邊到湖面,先借山巒樹木、臺榭樓閣、柳樹、燈光這些岸邊景來映襯湖面寧靜之美,然後用迷濛的晨霧、霧中瓊島渲染北海的朦朧而飄逸的美。整個畫面展示了黎明時分那種薄霧繚繞的詩意美。

2、曉月漸露時的動態畫面。當薄霧散去,曉月漸露時,作者先寫空中的月,將月比喻為雲,貼切地表現了曉月“白”而“薄”的特徵;然後將視線投入變化的湖面,這種由上而下的觀察條理清晰。對於湖面的描寫,作者選擇“無風、微風、大風”三種時刻湖面的不定變化,在比較之中勾勒出了北海由靜而動的躍動之美。

3、太陽升起時的明朗畫面。隨著時間推移,平靜時和奔湧時的湖面在初陽的照耀下那種明淨純粹的美,作者進一步用“金燦燦、亮閃閃、金光、銀光”等一系列表色彩的詞來體現,給人視覺上的強烈衝擊,展示陽光下的燦爛之美。

參考資料:www.5156edu.com/page/07-05-05/23746.html

相關問題答案
斯妤的作品有哪些?
王維的作品有哪些?
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
安徒生的作品有哪些?
蕭紅的作品有哪些?
蘇洵的作品有哪些?
孟浩然的作品有哪些?
契柯夫的作品有哪些?
卡夫卡的作品有哪些?
莫奈的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