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是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蘇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留居匈奴持節不屈彰顯民族氣節,被匈奴扣押後,以高官厚祿,種種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勸其背叛漢朝,然而蘇武始終沒有屈服,在苦寒之地堅守十九年後最終得以迴歸祖國,是一個寧折不彎、寧死不屈和富貴不能淫的一個愛國代表人物。

歷史上蘇武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裡,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旌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當時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後來,漢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區,終於得知蘇武依然健在,於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繫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係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蘇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武的品質,是什麼樣的人?

蘇武不畏艱苦,長年累月與惡劣環境做鬥爭的生存勇氣,展現了其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品質。

蘇武被困匈奴後,其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匈奴為了使蘇武屈服,也使出各種殘酷的手段來折磨他。先是單于“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然而,“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蘇武頑強的生命力,讓匈奴人也不敢相信,以為他是神人。於是把他流放到環境更加惡劣的北海無人處牧羊,並且“羝乳乃得歸”。北海,乃今天的貝加爾湖。自然環境可想而知。此外,糧食供應又時斷時續。此時的蘇武,連最起碼的生存資料都沒有保障了。後人也曾驚疑蘇武在此環境下如何能夠存活。“何處吹笳薄幕天,塞垣高鳥沒狼煙。遊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禁十九年?”⑹

單于正是想利用冰天雪地、苦寒孤寂的險惡環境摧毀蘇武的意志,讓他耐不住折磨而投降。然而蘇武硬是憑藉心中的無比堅強的信念挺了下來。也許,當他下定決心死不降敵的時候,他就做好了面對一切困苦的準備。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就這樣,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蘇武硬是活了下來。而且,堅持了十九年。蘇武這種堅強不拔的品質正源於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吃苦耐勞的偉大民族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成為中華歷史上的一個巨人,讓後人永遠懷念他、敬頌他。

據史料載,當時漢使出使匈奴,為匈奴所困者,不獨武一人。“漢使留匈奴者前後十餘輩”⑻史任敞奉旨出使匈奴,欲令單于“為外臣,朝請於邊”。“單于聞敞計,大怒,留之不遣。”⑼又有郭吉遊說匈奴,言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下。今單于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即不能,亟南面而臣於漢。何但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單于大怒,立斬主客見者,而留郭吉不歸,遷辱之北海上。”⑽又有趙破奴,“以浚稽將軍將二萬騎擊匈奴左王。左王與戰,兵八萬騎圍破奴,破奴為虜所得,遂沒其軍。居匈奴中十歲,復與其太子安定亡入漢。”⑾又有路充國為匈奴貴族報喪,“單于以為漢殺吾貴使者,乃留路充國不歸。”⑿直到“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盡歸漢使之不降者路充國等於漢。”⒀路充國等人才得以歸漢。還有張騫出使月氏,道半為匈奴所捉。史言匈奴“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⒁。當然還有隨蘇武同去的常惠等人,“隨移中監蘇武使匈奴,並見拘留十餘年,昭帝時乃還。”⒂他們之中也不乏守節不屈者,但歷史卻惟獨記住了蘇武。這並不是說歷史是不公正的,或者說蘇武是幸運的。而是因為蘇武是他們中的典型,也是他們的榜樣。

他“十九年守節不屈,做得徹底,做到了家”⒃。相比而言,其他人只是襯托出了蘇武的獨一無二。出使匈奴十九年,“舉劍擊之”不能使之屈服;“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不能使之變節;在天寒地凍、無衣無食的惡劣環境下,“臥齧雪與丹毛並咽之”,“掘野草去屮實而食之”。試問中國歷史上幾人能有如此作為?僅有一人,這就是蘇武!

錢穆 先生曾這樣評價蘇武:“蘇武不能不說是一個賢人,若要說他是一個聖人,他也得和伊尹、伯夷、柳下惠為等儔。他已在一點一角上是聖人,十九年守節不屈,做得徹底,做到了家。雖不能同孔子大聖相比,寧能說他不得比伊尹、伯夷、柳下惠?此刻且不必爭,也不必叫他是聖人,他總是一賢人,總是一豪傑。”⒄此言不虛,蘇武就是一賢人,就是一豪傑!

讀懂北海放牧英雄——蘇武

暮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將漫地枯葉吹的四處飛揚。嚴寒,籠罩了整個世界,寒冷中我讀懂了蘇武,明白了蘇武的心聲,明白了蘇武的忠誠,更加明白為何蘇武為後世千古傳頌。

時光迴轉,公元前100年,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單于的善意,命蘇武帶領使團出訪匈奴——一個荒涼蠻夷的國度。外交使臣做來......

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急。

蘇武留胡節不辱。一曲《蘇武牧羊》唱出了蘇武堅貞不屈、愛國忠君、思親念鄉、忠孝雙全的偉大人格,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外交使節,是人在胡邦心在漢的硬漢,是作人為臣的樣板。

蘇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蘇武是一個寧死不屈,不畏艱難而始終心向漢室的大丈夫。

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歷史上是否還有蘇武這樣的人

有的,漢朝使節。詳見蘇武牧羊

相關問題答案
蘇武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東坡是個什麼樣的人?
梁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