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品牌失敗的三大關鍵因素?
據《復旦商業知識》報道,企業發展到今天,品牌建設看起來是一浪高過一浪,但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其實對品牌管理基本處於不信任狀態。他們認為品
淺析中國品牌失敗的三大關鍵因素
據《復旦商業知識》報道,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品牌建設看起來是一浪高過一浪,但中國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其實對品牌管理基本處於不信任狀態。他們認為品牌管理不如代工來錢快、簡單和“實在”;品牌管理投入大但收益不直接,需要考慮和配套的內容太多、太複雜,不可控因素太多,風險大。
這表明,中國企業家們並沒有從根源上了解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它關係著企業的生死。他們不認為品牌管理是提升商業模式的手段。因為中國充沛的勞動力為企業勞動密集型商業模式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巨大的中國市場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國內市場的快速增長,讓中國製造商覺得在國內的日子過得不錯,產品質量過得去就可以,只要價錢便宜就能做大,沒有必要費力去做自己不瞭解的品牌管理,也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全球化程序。
其結果就是中國企業品牌建設多年,但一直很不理想,強勢品牌久呼不出,品牌管理總是處於表面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中國很多企業家和經理人,不僅看不到產業鏈頂端以品牌管理為基礎的商業模式,而且形成了依賴原有低端產業商業模式的心理。
中國企業家大都是白手起家,見證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在正值中年,年富力強,對自己建立的企業和商業模式非常自豪。企業從無到有,商業模式大都非常初級。管理粗放,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發展的眼界不夠開闊,不知道在自己熟悉的商業模式之外還有更加有效和高超的商業模式。
由於小富即安的思想和國際品牌控制價值鏈的競爭策略,使得中國企業看不到產業鏈頂端以品牌管理為基礎的高階商業模式。很多中國企業家對品牌管理和運作表示看不懂,或者對向以品牌管理為基礎的商業模式轉型有嚴重的畏難心理。
此時,學習型企業家是轉變和提升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但前期的成功很難讓中國企業家們真正虛心學習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人要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下的全球產業鏈安排,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中國品牌,建立成熟有效的中國品牌管理理論,在全球建立以中國品牌為主導的全球產業鏈體系。
二、有些中國企業家和經理人意識到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底子薄,力不從心。還有一些企業家和經理人對品牌管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懷有投機心態,只想通過品牌忽悠,賺錢就跑。
這兩種情況有著本質區別。後一種並沒有真正瞭解品牌管理的實質和核心,也有可能瞭解了不願意去做,因為費時費力,不如先忽悠賺錢、不行就跑。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核心商業區,王府井、前門、南京路等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中,總會有仿冒外國品牌的國內企業產品,他們剛剛開業就打出馬上拆遷、打折甩賣的大幅電子螢幕,招攬和矇騙不明真相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