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Tags: 指南, 巴西, 拉娜,

  在巴西,你無論走進哪家烤肉店,那裡的氣氛、服務及品嚐的過程都讓你感到是一種極愉悅的享受。待你坐定,便會有十來個穿燈籠袖白襯衣、紅領結、黑褲長統靴的小夥子過來為你服務,他們這一身“高喬“牛仔打扮首先帶給了你一股草原氣息。小夥子們個個左手拿著叉有一大塊牛肉的鐵釺,右手持一把長長的尖刀來到你身邊,輕聲告訴你這是牛身上哪一部位的肉,問你要不要,你要是點頭,他會立即將那根叉著肉的鐵釺豎在你面前的餐盤裡,輕輕地從肉塊上削下幾片放在盤內,幾分鐘後,又有另外幾名同樣打扮的侍者為你送上其他部位的牛肉。一般烤肉店都設有自助餐檯,擺放著各式時令菜蔬、沙拉等,供顧客自取。

  先是烤香腸、烤雞心、烤小排骨、烤火腿等,有經驗的顧客對這些東西都只是“小嚐”即止,保存實力等後面的主菜登場,果然,接下來是色澤焦黃、香氣撲鼻的軟肋、前臀尖、後臀尖、裡脊等,最受歡迎的是裡脊(filetmignon)和後臀尖(picanha),內行的吃客一定要點吃瘤牛的肉峰(lomo)。十來道各個部位的烤牛肉,只要你有胃口,“車輪大戰”會不斷延續下去,直到你只有搖頭的份兒為止。

飲食特色

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在飲食方面,巴西因為是歐、亞、非移民薈萃之地,飲食習慣深受移民國影響,所以各地習慣不一,極具地方特方。巴西南部土地肥沃,牧場很多,烤肉就成為當地最常用的大菜。東北地區人們主食是木薯粉和黑豆,其他地區的主食是面、大米和豆類等。蔬菜的消費量,以東南部和南部地區居多。

巴西特色

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說起吃巴西烤肉,一位巴西朋友認真地說,這哪是簡單的“吃”,它代表一種文化!作為對牛肉文化的詮釋,我們有過一次很獨特的經歷。朋友邀請我們去見聖保羅的“牛肉大王”,此人名叫帕西,是巴西牛肉協會的主席,年輕時曾在屠宰場工作,一流的烤肉美食家,他在聖市開了十幾家“帕西烤肉連鎖店”,又在市中心辦了個私人烤肉俱樂部,我們就在那裡見面。一間裝飾考究的廳內,牆上掛滿了曾來這裡品嚐過烤肉的總統、部長、將軍和社會名流們的照片,廳正中擺一張半環形餐桌,一張切肉的小圓臺,面對著一間三面玻璃牆的烤肉房。談到烤肉,帕西先生如數家珍,他滿懷激情地向我們描述巴西南部的牛仔“高喬”們如何在遼闊的草原上過著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餓了,牛仔們聚在一起,拉過一頭小牛宰了烤著吃,其味無窮,其樂也無窮。

巴西有名的菜餚

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巴西素稱“咖啡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之一,喝咖啡也就成了人們的習慣。還有一些人愛喝馬黛茶,不含酒精的飲料當數新鮮水果汁。注意,巴西晚餐時間早則從晚八九點開始,晚則於午夜12點開始。飲水不安全。只可喝燒開過的水,或瓶裝飲料。

  豆子燉肉是全民大菜,它是用豆子烹煮而成的菜。烤肉為一品國菜,在巴西的每個地方,烤肉是具有巴西的風味菜。坑燉羊肉可稱得上是異軍突起,其特有的烹製方式和鄉村風味風靡全國。說到飲食,自然少不了喝。巴西人的社交活動裡離不開酒,天氣熱時,點一杯冰涼的啤酒解暑。

不可不嘗的巴西國菜:腓秀雅雜

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在巴西菜館中最具特色的一道菜便是“全套腓秀雅雜”(FeijoadaCompleta)。此菜的用料是牛肉乾、薰香腸、鹹豬肉、豬耳朵、豬手、豬尾巴、豬舌和黑豆,再加上鹽、香料、香草和甘藍菜,裝在陶罐裡用文火燜煮兩三小時,等熟後再撒上木薯粉、橙子片,傳統的吃法是與大米飯拌食。這道菜一出鍋,香氣撲鼻,鮮美無比,深受大眾歡迎,故而被視為巴西的“國菜”。不過,你如果親自到了巴西,問問當地人,什麼菜最有巴西特色,值得一嘗,他們會異口同聲回答說:腓秀雅雜(Feijoada)。腓秀雅雜是什麼?這個名詞來自葡萄牙文一種叫“腓讓”(feijao)的黑豆。巴西人把當地特產的黑豆以及除大豆以外的豆類統統稱之為“腓讓”,他們把黑豆和大米一塊兒蒸成豆飯,當作家常便飯,也常把牛肉、雞肉或豬肉和黑豆混在一起燒製成菜,稱作“腓秀雅雜”。

  走進餐廳,你會看到白色餐桌上放著一排七八個熱氣騰騰的大黑陶罐,下方標明不同豬雜碎名稱的雜燴,旁邊站著一位身穿當年奴隸侍女服裝的黑人婦女殷勤地為你服務。食客一般都要先吃一些烤餃子之類的小點心,喝上一小杯“卡夏薩”甘蔗酒,然後選食陶罐中的各式雜燴,自取自添,直至酒足飯飽。巴西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首題為《我偏愛的腓秀雅雜》的詩中寫道:“吃了如此味美的腓秀雅雜,一個人還能要求什麼別的享受?——顯然,只需有一張吊床,和一隻讓你撫摸的貓咪……”所以,你在享用了這頓美餐之後,最好美美地睡個午覺,這才是神仙般的日子。

  要問這“腓秀雅雜”的由來,相傳最早出現於16世紀30年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它起源於一種奴隸們吃的很卑微的飯菜。奴隸們把主人丟棄不吃的豬爪、豬耳、豬下水拿來加點鹽和黑豆、大米一起燴煮,當作果腹的美食。有一次,黑豆雜燴煮熟後一開鍋香味四溢,主人聞到後好奇地嚐了一口,覺得味道極佳,從此他們自己也愛上這道菜了,後來又被推廣到了社會上,逐漸成了全民皆愛的第一佳餚。如今的腓秀雅雜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非但不再卑微,而且堂而皇之地成了巴西人饗客的名菜。在里約、聖保羅等大城市裡,一些著名的大飯店只在星期六中午才供應這道菜,顧客必須提前預訂,方得一飽口福。近年,里約等地都有腓秀雅雜專賣餐館了。

亞馬遜仙果 巴西的“人蔘”:果拉娜

巴西美食攻略指南

  我們一到巴西,便不斷聽人提到“果拉娜”(guaraná),最早是在巴西友人的一次宴會上,侍者送上兩杯薑黃色飲料,禮貌地問我們喝不喝“果拉娜”?我們好奇地端起來抿了一小口,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問身邊的朋友此飲料的來歷。“果拉娜?這是我們巴西的‘人蔘’。”朋友選擇了中國人最易理解的方式回答。“巴西的人蔘”,就這樣,我們牢牢地記住了“果拉娜”這個名字。後來我們又進一步瞭解到,原來果拉娜是生長在亞馬孫叢林中的一種半藤狀野生植物,高1-2米,葉橢圓,開黃色花朵,果實為鮮豔的紅色,成熟後果皮開裂露出烏黑晶亮的果核。

  最初,果拉娜是生活在叢林中的印第安人外出勞作時發現的,他們採幾個果拉娜的顆粒含在嘴裡,便感終日精力充沛,不覺疲勞和飢餓,而且還有去邪祛病之功效,深受土著人喜愛,他們深信這是上帝賜給亞馬孫人的仙果。“果拉娜”飲料就是將它的果核加工成粉,再添加一定比例的果汁和糖製成的。後來,我們到亞馬孫地區訪問,親眼見識了這種傳說中的“神樹”,帶回了瓶裝的果拉娜粉,併購買了加工成一根根黑色棍狀的固體果拉娜。

  果拉娜的被發現很快引起了飲料業界人士的極大關注,他們把用果拉娜粉製成的保健飲料投放市場,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巴西媒體也盛讚果拉娜的發現是“印第安人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果拉娜”飲料很快走俏,生產規模迅速發展,20年間,全國建立起了幾十個“果拉娜”飲料生產基地,上千個批發網點,佔領了30%的國內飲料市場,巴西從此結束了洋飲料一統天下的時代。近年來,歐、美、日本等國競相從巴西進口純天然果拉娜粉,製成營養品,十分暢銷。巴西果拉娜粉年產上千噸,仍然供不應求。一些奔走於中國與巴西之間的商界朋友也躍躍欲試,想讓“果拉娜”早日走進中國家庭,我們相信,這一天很快會來到,“巴西的人蔘”也一定會受到中國人的歡迎。

果拉娜的傳說

  我們還聽到了當地盛傳的許多關於果拉娜的故事與傳說,有的說,果拉娜果實的生成,是一對印第安人夫婦聽從神靈的指點,將被毒蛇咬死的心愛兒子的眼睛埋在了某處地下,後來,從那裡長出的一棵樹,開花結果,外殼破開後露出黑黝黝的圓果,酷似人的眼睛,那便是果拉娜;更富浪漫色彩的故事則說,某印第安部落一位勇士愛上了他不該愛的敵對部落一位美麗姑娘,並與她出逃,後被敵對部落抓回並要將他處死,姑娘冒死救出情人,逃亡途中,兩人在一棵大樹下雙雙殉情自盡,神靈被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施用魔法讓姑娘的眼睛裡長出一棵樹,結出的果實像姑娘晶瑩、美麗的眼珠,這就是能為人們醫治百病的果拉娜。

  傳說歸傳說,真實的故事是,20世紀50年代,一支巴西科學探險隊深入亞馬孫地區考察,喝過印第安人用果拉娜製成的飲料後,驚異地發現不但甘甜可口,更覺疲勞頓消,於是用隨身所帶物品從印第安人手中換得一小包果拉娜顆粒,帶回化驗分析後證實,這果拉娜的果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單寧酸,生物鹼、咖啡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不僅滋補提神,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軟化血管、促進血液流通的功效。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