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一些不良習慣,對孩子來說影響很大,家長不要掉以輕心,等孩子長大了,想糾正就晚了,那麼怎樣面對和解決孩子的不良習慣?
方法/步驟
家長要有寬容的態度。
是孩子都會有不良習慣,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良習慣時,家長不要立即責罵孩子,應該先寬容寬容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有自我覺醒的機會。如果孩子是不小心做錯事情了,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內心想法,避免孩子因為這點小事情而悶悶不樂,讓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更好。
善於抓住時機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有時機的,抓住好的時機,教育孩子可以事半功倍的。比如在孩子高興的時候,或者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喜歡搶東西吃,不知道謙讓的孩子,可以在這個情況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來教育孩子,比如通過教育寓言,和孩子探討一些謙讓的正確做法,比如學習《孔融讓梨》等典故,讓孩子感同身受。
發揮榜樣作用。
孩子都喜歡模仿姐姐哥哥的樣子去做,所以榜樣在教育孩子時比較好用,可以給孩子起到很好的同化作用,但是要找好榜樣才行。如果孩子經常做事拖拖拉拉的,這樣的習慣對他生活起居很不好。那家長可以找些穿衣吃飯利索的好朋友來給孩子示範一下,能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的。
適當淡化和冷落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
如果家長太過於關注孩子的不良習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不想改正了。所以,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可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隨即表示不滿,可以嚴肅批評孩子一兩句,然後冷淡孩子,不去過多的批評指責,不再搭理孩子,讓孩子感覺沒趣,慢慢的他就能忘記不好習慣了。
要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
在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時,不能急於求成,要慢慢來,剛開始孩子可能不配合,多次嘗試不同方法,就能發現孩子的進步了。比如孩子總是吃飯磨磨蹭蹭的,一會兒玩袖口、一會兒玩筷子、一會兒看外面的鳥等,想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那就一步步來,首先端正孩子注意力,然後給孩子規定時間吃飯,慢慢的孩子就能改正過來了。
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經常有吃手、亂扔東西、亂搞破壞等習慣,家長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去玩一些玩具,或者看看書都可以。如果以往孩子膽小怕羞、不肯和別的小朋友交往,那就經常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與同齡人玩,讓孩子慢慢適應,玩得高興了,孩子就勇敢了,膽子變大了,也學會交往了,也就慢慢改掉了扭扭捏捏的不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