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旅遊攻略?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小雁塔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東段南側的薦福寺內,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誌之一,“雁塔晨鐘”也是清代關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裡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旅遊攻略

1 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旅遊攻略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佈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體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是我國重要的歷史遺產。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2 小雁塔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旅遊攻略

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當時塔院並不在寺內而是與寺門相對,但依舊是薦福寺的一部分。薦福寺於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護下走向興盛。到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時,薦福寺被敕令保留20僧人維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戰亂中,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從北宋哲宗元祐年間的文字記錄來看,這時薦福寺已遷入塔院內,與小雁塔成為整體。
  
  小雁塔的特點是塔形玲瓏秀麗,屬於密檐式磚結構建築,塔壁不設柱額,每層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身寬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愈上愈促,全部輪廓呈現出嬌媚舒暢的錐形形狀,造型優美,比例均勻。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存13級,約43.3米高。該塔塔平面為正方形,各層南北兩面均開有半圓形拱門,塔內設有木梯,遊人由此登上塔頂可以飽覽西安市內風光。

3 旅遊提示

  乘坐5、19、21、22、23、24、27、30、34、41、44、224、237、242、400、401、408、500、501、521、526、527、601、606、609、701、715、遊4、遊6、遊(610)、遊9(320)路公交在“大雁塔”站下車即到。
  乘出租車從火車站出發,一般15元左右即可到達。
  
  乘坐五龍專線、18、21、29、32、40、46、203、204、218、224、407、410、508、521、700、707、713、720、遊7、遊8(610)路公交在“小雁塔”站下車即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