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長糾結:孩子中等生怎麼辦??

Tags: 孩子, 家長, 初中,

現在又到期末考試,很多家長陷入焦慮的漩渦:比考砸了更可怕的是,孩子的成績一直像溫吞水般不進不退,中不溜秋的“中等生”,把家長的期望生生地凍成了一潭死水。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微博上媽媽一篇“中等生女兒”的文章激起眾多家長共鳴——

“中等生”孩子為何讓家長如此糾結

最近,微博上流傳著一位媽媽關於“中等生女兒”的文章。這位媽媽說,她有個上初中的女兒,同學都叫她23號,女兒班裡總共50個人,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23。

“她是個名副其實的中等生。”這個外號讓媽媽覺得特別無奈,“我們難道真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這位媽媽的困惑,讓杭城許多家長直嘆“感同身受”。

尤其是現在又到期末考試,很多家長陷入焦慮的漩渦:比考砸了更可怕的是,孩子的成績一直像溫吞水般不進不退,中不溜秋的“中等生”,把家長的期望生生地凍成了一潭死水。

【困惑】

家長: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他當中等生?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23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微博上,這位媽媽說,某次中秋節,親友相聚,眾人的話題,轉向各家的小兒女,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別人家的孩子們毫不怯場,連一個四歲半的女孩,也說將來要做電視主持人。而自己15歲的女兒,卻回答:“第一志願 是,當幼兒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第二志願是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回家後,他嘆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兒園老師?我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對於這位媽媽的心情,家長王先生深有體會。

“孩子偏科厲害,中考進前八所肯定是無望了,原來說高考一條路,現在提前到中考一座獨木橋。中考成績不好,去一個普高,讀一個普通大學,現在找 工作那麼難,競爭這樣殘酷,連敲門磚都沒有,拼爹又拼不過,哪裡有出路?”王先生女兒在一所民辦初中讀初三,是個最普通不過的中等生,“每天看著女兒都是 又心疼又煎熬,無論學校還是老師都是關注那些能考上重高的同學,班裡最多的中等生,一直被忽略。如果家長不抓牢,孩子很容易就放棄自己了。”

“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是父母捧著手心裡長大的?這麼個寶貝,以後在社會上隨便打個工,我們做父母的情何以堪?”

1 2 3

孩子:好成績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我們這些中不溜秋的人,就像溫水裡的青蛙,走向死亡都顯得那麼平淡和無力,沒有反抗,沒有掙扎。”小徐在一家民辦初中讀初一,原來在小學時出 類拔萃的他進了這個學校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中等生,而所在班的理科又是全年級最出色的,對於理科本來就不強的他來說,每次數學考試後的排名都是災難。

“今年的期末特別冷。”小徐說,以前小學期末,作為優秀生的自己,老師總是會在身邊幫他排解壓力,告訴他放下包袱,好好調節自己。可是今年,根 本沒有這樣的聲音。“在這樣的一個實驗班,比我反應快的、理解能力好的人實在有太多,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中等生。就算你和班裡一樣好的學生同樣完成了作 業,你也得不到任何表揚。中等生的努力好像總是隱形的。面對未知我只能變得沉默。”

“過了這個學期,就要中考了,沒有比一個即將面臨中考的中等生更悲催的了。”小陳是一位初三中等生,除了每天高強度的作業,每週還必須承受父母 壓下來的各種一對一輔導,“效果幾乎沒有,只能讓自己更累。一個普通初中裡最普通的學生,此時做什麼努力才最有價值呢?脾氣很差,心情不好,一切都很混亂。”

小陳說,他很喜歡動漫,畫畫不錯,籃球也不錯,但為了能讓成績好一點,父母已經限制了他的愛好。“生活沒有樂趣。為了提高成績,為了成為所謂的 優等生,為了所謂的出路把自己弄得很累。”小陳不解,好成績真的就那麼重要嗎?要是學習好卻心理扭曲,那還不如不學呢,堂堂正正做人,以後自食其力不就可 以了嗎?

【熱議】

家長:嚮往優等生的心魔依然縈繞不散

“小孩其他方面我還比較滿意,就是成績一直不好,現在也只能讀個普通高中,明年就高考了,還是挺擔心他的未來的。”陳女士也是一位中等生家長,雖然她也知道成績好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好,總是暗示自己要知足,但對優等生嚮往的心魔依然縈繞不散。

“我媽媽當了幾十年的老師,她的學生很多很多,她總結說,那麼多的學生中,懂得尊重別人的往往是當年學校裡最調皮的孩子,而成績好的學生要麼高 高在上,要麼碌碌無為,要麼變成書呆子。所以我就說服自己,不要給孩子太多框框,人來世界上走一遭,幹嘛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累呢?”

陳女士說,有一件事她一直記著,這件事讓她覺得,她那中等生兒子是個優秀的人。

“一次我和他騎自行車去西湖邊,從某輛車裡扔出來一袋垃圾,幾秒鐘工夫我們已經騎遠了,他突然回頭又飛馳回去,撿起那袋垃圾扔到垃圾桶裡去。我記得可牢了,當時真的很感動,我要教他的就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孝順尊老懂道理。”

“前幾天我看到有位媽媽說,孩子沒有要求我們做父母的是富豪或者高官,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名列前茅?真的心有慼慼,我對孩子的未來就 這點要求,自食其力,快樂生活。”同樣是中等生家長的高先生表示,這些道理說說簡單,其實做做真的不容易,每次考後看到成績,總是希望他能好一點更好一 點。

老師:請多多關注這些中等生

“中等學生的智力和尖子生沒有太大差別。他們的成績不好,主要是對一些學科的興趣不夠,在學科上有偏科。還有可能是學習習慣不好,大批的中等生 聽課走神,課前預習從來不做,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夏衍中學教學辦郭秀芝老師分析,“中等生有他們天真的地方,他們不像有些尖子生一般自負,待人接物還非 常出色,很真實,也很直,情商很高,其實以後走上社會反而會比較出色。”

“如果尖子生是績優股,那麼中等生就是潛力股。”採荷中學副校長趙駸介紹說,採荷中學每個學期都會進行思維分層競賽,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設置不同 層次評選,讓每個學生都獲獎,獲得成就感,“每個期末,我們會按照學生的個性設獎,不是成績好才有獎,每個孩子都有最起碼一張獎狀。能力好最重要,增加中 等生的自信,提供參與的平臺是最重要的,有自信心後,很多事情都能解決,抓住一兩次的閃光點,放大,給一個平臺,讓他再往上走一點。我們家長不要太急,青 春期的孩子潛力真的很大,我們要有耐心等等孩子。”

“我覺得,如果你的孩子是中等生又心態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孩子本人可以擺脫優等生的煩惱,優等生名列前茅,對自己要求很高,追求完美,這 種性格其實容易鑽牛角尖,會想拼命保住這個位置,而中等生,有提升的空間。學校有時候為了多種考慮沒辦法,但家長應該可以更全面地瞭解和評價孩子。”某初 三班主任表示。

1 2 3

【延伸閱讀】

不是不夠“優秀”是“優秀”的太多

“2010年高考過後,曾有調查和總結,過去20多年那些身為‘高考狀元’的優等生,工作後都成績平平,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沒有傑出的人才,而 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許多人卻成為精英人才。因為‘優等生’太規矩了,可能喪失了很多創造力,而中等生一方面應付著規訓,另一方面保存著自己的創造力。”學 者方剛曾在《我的孩子是“中等生”》一書中這樣表示。

“我們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講,仍然是一個充滿等級偏見的社會,當我們使用‘優等生’、‘中等生’,甚至‘差等生’這些名稱的時候,就強加了汙 名與歧視。因為,我們通常是以學習成績來做這樣的劃分。但是,學習成績的中等,可以被說成一個學生是‘中等’的嗎?孩子的思考能力、創造力、人格整體素 質,又該如何劃分呢?我們的教育體制,在對一個個幼小心靈進行規範的時候,在把他們往‘等級’裡面強塞的時候,又剝奪了多少快樂、自由心靈的成長呢?在 ‘優等規範’下長大的孩子,保持了多少反思的能力、獨立的精神,以及創造力呢?”方剛表示,中國的教育體制下,“牛孩”太多了,相比之下,很多孩子就是絕 對的中等生了,不是不夠“優秀”,是“優秀”的太多。(通訊員 徐晶晶 徐莉 記者 金丹丹)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

孩子, 家長, 初中,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