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本文介紹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步驟/方法

金絲纏腕懷中柔
  
  甲(女子,下同)乙均以右勢格鬥勢站立,乙右拳擊甲胸部,甲右手手心向下,虎口朝前,乘勢前撐乙來手,乙抓住甲右腕(圖1)。甲身體略右轉(或右腿後撤),以身體勁帶動被抓的右腕,並反手抓住乙手腕,以左掌拍擊乙抓握之手(圖2)。拍擊後用左手按握住乙抓腕手手背,右腕用暗勁上頂,兩手將乙右手拿住;在拍擊完成的一瞬間,甲方的右掌掌指從乙方右手腕部尺骨側向上翹起,並內旋使掌心向外屈腕纏繞,從小指開始,五指依次向下屈勾扣點在乙的右腕尺骨背面,甲的右手掌緣切著乙尺骨;然後甲雙手合力,以右掌緣為力點,將乙右腕向下、向後旋擰卷壓,即可將乙擒住(圖3,圖4)。
  
  此例中,甲方所使用的擒拿手法,稱為金絲纏腕。
  技術要點:1.要先控其手,後纏其腕,甲左手一出,就要用暗勁和粘勁纏住乙右手,不能讓乙抽手脫身,只有將乙右手握牢抓緊,並且將之控制在自已的右腕上隨右手纏腕才會形成金絲手的效果,才能順勢借力。
  2.甲在做纏腕動作時,要垂肘屈腕,不可將肘擡起,否則手即鬆散,無法使用金絲手法。另外甲方左拍掌的同時右纏腕的動作就要完成,不可有中斷之處,否則擒拿不成,反為敵傷。
  
  評說:金絲纏腕又名“金絲手”、“小金絲”,在螳螂拳譜中有“金絲纏腕懷中柔”的說法,是擒拿手法中的母法,其動作雖然簡單,但確含有擒拿動作的根本道理。掌握這一式,不僅可以在危急時刻出手製敵,而且還可以進一步領會到螳螂手法中的其它擒拿手法,是螳螂手法中重要的一招。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合手炮法措捶打
  
  甲以左勢、乙以右勢站立,乙以右拳攻甲,甲左步向乙外側斜閃,並以左手向右外擋甲右臂,右手拳向乙咽喉或心窩擊打,兩手打一個合力(圖5,圖6)。甲方所用的手法即合手炮。
  
  如乙順勢以左拳擊甲,甲則右閃,左手由乙左臂外側叼抓乙左手,手心向上,使乙肩臂背轉,右手措乙左手腕,並順勢以右拳擊乙頭部(圖7~圖10)。
  
  評說:合手炮,是連消帶打的招法,而措捶打則含有擒拿破骨的手法,若施用成功,則腕骨必拆,勿輕用!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直裡捶進漏手打
  
  甲乙雙方以右勢格鬥勢站立(圖14),乙以右掌攻甲胸部,甲以右臂經乙右臂下略向上發力,化解來掌,同時變拳直打乙心窩或喉部(圖15,圖16)。如乙有防範或乙的功力比甲高,則甲以右步向左進,同時,右手打對手面門或心窩,左手則下扶乙的右手,化解來勢(圖17,圖18)。
  
  
  評說:該招屬於連消帶打的招法,招之即打。關鍵處在於乙方所發的右直拳必須有向上的勁路,這樣才能以直破橫。而漏手則打的是隨機而發,使甲方勁力走空。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崩摔叫門肘法隨
  
  甲乙對峙,甲突然以右摔掌擊甲面門(圖22),左手附於右臂內側,乙無論用左手或右手接手,甲均以左手偷展,將乙來手化解,同時以小躥步斜進,用右黏肘擊乙頭部或肋部。或小躥步斜進,右手至乙腦後部,用力下按,左臂立肘,合力擊之(圖23~圖25)。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順風掃葉小開門
  
  甲乙對峙(圖11),乙以右拳攻甲,甲左側身進步,同時左手從乙右臂外側由上向右、向下滾擊乙左小臂,化解對方攻勢。在化解的一瞬間,借力使力,甲左掌取乙面門或咽喉(圖12,圖13)。
  此例中甲方所用的招法即小開門。
  技術要點:甲滾擊乙小臂時,須一化即發,其間不能有任何中斷。左手滾擊能夠立即變招攻擊對方面門,是這招的巧妙之處。其原因在於:人的手臂受力後會本能產生頂勁,來抗衡外力的入侵。而擊打在觸點一瞬間,就是借這個力反擊,對方的頂勁越大,反擊的力度也就越大,當然如果手上能夠聽出對方的勁路及手法變化,則更好。甲方的右手是防護手,用來應付突然變化。此外乙方攻勢的化解,主要是甲方步法的斜進和身法的變化的作用。
  
  評說:小開門這一手法體現的是傳統武術中的借力使力、以橫破直、走外門步法等心法,動作雖然簡單,但很實用。
  
  

一撬一掃藏肘法
     甲以右勢乙以左勢站立,乙用右拳擊甲,甲則右手叼採乙右手,採住後,翻腕使甲成為背勢,同時左掌措甲右腕骨(圖19),並順勢砍擊乙面部或咽喉部,下盤則以右斧刃腳踹乙右腿脛部(圖20)。乙若變勢,甲則立即將右斧刃腳變為蹬蹋後掃乙右腿,同時以右盤肘擊甲,將甲擊倒(圖21)。
  
  
  評說:乙方所用的招法系來自於精手螳螂插捶拳。該招前半式為採手斧刃腳,後半式為蹬蹋,用後半式時,可以根據情況,用頭、肘、肩、臀等部位,既可將對方擊倒,又可重傷對方。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