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創造幸福的甜蜜產業,但巨大的利益黑洞讓很多商家都迷失了方向,只盯著消費者的錢袋子。此時,就需要消費者有一雙“慧眼”,能明辨方向。一是選服務保持理性。選擇婚慶服務前最好做些功課,可通過網絡蒐集資料,還可向過來人取經。二是訂合同寫清內容。在簽訂婚慶服務合同時要問清服務細節,還要把口頭約定寫入書面合同。三是不輕信誇大宣傳。不要輕信婚慶公司的誇大宣傳,消費者要選擇具備營業執照、相關人員持證上崗的婚慶公司,他們的信譽度相對較高。
步驟/方法
陷阱 底片歸屬依舊是“老大難”
讀者吳先生上個月在米蘭新娘婚紗攝影拍完自己的婚紗照,合同規定54張照片入冊,但吳先生在要求拷貝剩餘全部底片時,米蘭新娘告知每張要額外加收35元。吳先生共拍攝近150張照片,這樣一來要多付3000多元,嚴重超支。
消費警示: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婚姻慶典服務》及《婚姻介紹服務》兩部行業“國標”裡早已明確規定:“婚慶公司應將錄製過程中的所有原始資料,包括底片、錄像帶及數碼資料等一併交付顧客,”消費者大可以此為依據,向影樓免費索取全部底片。
陷阱 免費項目不免費
讀者陸小姐來電,和影樓事先說好的免費化妝、免費禮服都不免費:“一副假睫毛要收費50元,一塊粉撲10元,一瓶安瓶80元……等到化妝結束,一算價錢,還是花了400多元。”“免費禮服又髒又破,簡直沒法穿,想要挑件乾淨禮服又要多加300至500元,有些‘至尊級’禮服一件還要加收1000元!”讓陸小姐更為氣憤的是,網上一查安瓶的價格,根本只要10元就能買到。
消費警示:消費者在和影樓簽署消費合同時,除了註明套系價格外,還要將拍攝過程中每一項收費明細寫進合同,還要影樓對所售商品提供發票,避免高價搭售。
陷阱 攝影工作室良莠不齊
讀者徐小姐來電,她去年在麥田攝影工作室定了拍攝婚紗照,出外景的那天才發現該工作室自己並沒有購買工作服務車,每次出去拍攝都是租藍牌車。經過了解,徐小姐還得知麥田攝影工作室的攝影棚是租的房子,消防不過關。消防部門幾次三番要求整改,該工作室都置之不理。
消費警示:近年來,各種標榜個性、前衛的攝影工作室開始走進新人視野。但是這些工作室大多實力不強,服務粗糙,不少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在此本報提醒,選擇攝影工作室時一定要考察對方實力,並簽訂正規合同,以便日後能依法維權。
陷阱 為見意中人不停 “加碼”
讀者任先生來電,去年他在某婚介機構交了2000元成為會員,對方向任先生推薦了幾位條件挺好的女孩,想約見就要升到高級會員。加了2000元升級後,機構又開始遊說如果成為金卡會員,將有機會約見條件更好的女孩。
消費警示:《婚姻介紹服務》國標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作出任何有肯定結果的承諾,婚介服務應規定服務期限,不應提供無限期或介紹到成功為止的服務。此外,這項標準還提出了從業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專業標準:“紅娘”必須持證上崗,推廣使用《婚介服務合同》,杜絕虛假信息和“婚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