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瞭解旅遊六大招數防吃虧?

  旅遊產品和實物商品不同,它提供的是一種服務,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同步。在旅行社的“生產”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合格”產品或“瑕疵品”。如何規避它們,讓旅遊消費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黃恢月提醒大家:理性消費,並注意六大要點。

怎樣瞭解旅遊六大招數防吃虧

步驟/方法

團費不是越便宜越好
  大家心中總是期盼:跟團的費用越便宜越好,線路景點越多越爽,畢竟誰家的銀子賺來都不容易。不過,除非淡旺季落差足夠大,在“相對論”中感受便宜,否則平時冷不丁冒出個零團費、超值遊,你可真得悠著點。
  杭州曾出現過“796元港澳6天5晚遊”的團,還贈送價值100多元的禮品,算下來團費只要600多元。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絕大部分人都進購物店,買了昂貴的手錶、珠寶回來。結果發現買回來的是假冒偽劣“奢侈品”,最後,所有人都去找旅行社退款討說法。
  這種“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其實從生活常識出發就能瞧出端倪。仔細想想,哪怕是在廣州住上4晚,600元都略顯“寒磣”,更別提雙飛往返、星級酒店、美味大餐等“浮雲”種種了。

合同看清楚再籤
  報名籤合同時,要慎之又慎。報名時,仔細看清合同“要約”部分的內容,弄靈清旅遊時能享受到的權利和義務,謹防某些“貓膩”鑽空子。旅行社的承諾和告知也要謹記。

購物發票記得寫明細
  有過跟團經歷的遊客想必都知道,除了價格較高的純玩團、自由行,普通團隊往往有個“規定動作”:或多或少進幾個購物店。
  出去旅遊給自己或家人買點禮物,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如果是迫於複雜的環境因素,遭遇商場的不實宣傳,或旅行社事先承諾無條件退貨等原因,最終買到貨不真、價不實的“禮物”,恐怕就要大為光火了。特別是人多時,咱中國人又都好個面子,那就更要控制住自己。
  購買手錶、鑽石、珠寶等昂貴物品時,寫清票據明細也能為日後省不少事。比如,通常發票上的“物品”籠統寫成工藝品、珠寶、手錶、首飾、化妝品等
通用名稱的,事後想退幾乎沒有可能。只有寫清楚諸如瑞士名錶、天然鑽石、天然祖母綠等所選購商品的具體明細,才能在發現違規時有“據”可依。

體驗專案不一定都適合你
  旅行途中,少不了參加一些遊樂專案。尤其是潛水、笨豬跳、過山車等個性化體驗活動,看著過癮,自己可不一定玩得了,就不要貿然嘗試啦。
  特別是近年來,佔出遊比例越來越高的“夕陽紅”老年團,很多過於刺激、難以掌控的體驗專案,都不太適合老年人體驗。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退一步就海闊天空啦。

在外遇事更要冷靜
  餐標降低、行程變更、增加購物店等意外狀況,如果不是在不可抗力或其他合理的原因下出現,脾氣暴躁一點的遊客,可能當場就要表現出孔武有力的樣子。
  淡定,還是淡定。千萬不能意氣用事,也不建議採用“不賠錢就不回去”的抵制策略。看似“高明”,其實一旦返回的機票作廢,損失可都得自己擔著。
  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現場指正的方式,嚮導遊、地接、全陪或旅行社提出異議。能即時彌補過失的當然最好;否則,就可以通過拍照、尋找證人等方式留下證據,回來後通過其他途徑挽回損失。

尋找合適途徑為自己維權  2月24日,國家旅遊局發出了《關於加強監督管理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的工作意見》,提出了2011年的年度總體工作目標:“開展專項治理,使‘零負團費’、‘掛靠承包’、無資質經營旅遊業務、欺詐和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浙江省旅遊管理部門也加大了查處力度。浙江省旅遊質監所就採用“行風評議”、“百名旅遊監督員”等明察暗訪的方式,對旅行社及其產品進行監管。最近,省旅遊質監所還組織了“3·15特別活動”,邀請居住在杭州市區、18至50週歲熱心公益、熱愛旅遊的市民,成為旅遊服務質量義務監督員,並體驗義烏一日品質旅遊。
  平時萬一遇到麻煩,可以走這樣的程式:在自行協商、和解不成功的情況下,通過旅遊質監所、消費者協會進行旅遊協調,甚至是走仲裁、訴訟的程式。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