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病因是什麼??

骨壞死是人體骨骼骨組織發生壞死的一種病變,多發生在各個關節處。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疾病在某些情況的影響下,可引發骨壞死,創傷性股骨頭壞死中,包括股骨頸骨折,外傷性髖脫位和股骨頭骨折,髖臼骨折,粗隆間骨折及燒傷、電擊傷引起的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

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病因是什麼?

步驟/方法

負重大。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支撐著整個軀幹的重量,頭與臼之間壓力必然增大,長期保持著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損傷,而且影響區域性的血流迴圈。
  

剪力大。髖關節不同於其他負重關節那樣兩骨端關節力線垂直,股骨幹與股骨頭頸之間形成132°的角,軀幹的重力是由髖臼通過股骨頭,頸移行至股骨幹,力線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頭頸所承受的生理壓力要比其他關節大得多。
  

活動範圍大。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僅次於肩關節,伸展、內收、外展、旋轉等。能完成各軸向運動,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血供少。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援帶和內側支援帶動脈,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當一支血管被阻斷而另一支不能及時代償時,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 

年齡
  兒童和青壯年創傷性頭壞死率較高。其主要原因是:最初骨折時骨折端移位及造成血運損害的程度,由於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骨折時暴力大,骨折端錯位程度嚴重,因而復位的手法亦較重,次數增多,區域性血管損傷嚴重;其次,股圓韌帶血供及其吻合支甚少,來自髓內的供血由於骺板阻隔而受影響;此外,青少年一組由於易動,不易固定牢固,或往往因活動過早,活動量過大,或再度受傷等因素,影響著骨折癒合和血供,不僅壞死率高,發生塌陷的機會也增多。年齡過大,由於體質衰弱,或合併動脈硬化、糖尿病、低蛋白血癥等臟腑功能不足者,其癒合能力和血管再生能力均差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壞死率。
  

骨折的情況
  1.骨折的型別:從骨折線的高度看,骨折線愈靠近股骨頭,其壞死率愈高.因上幹骺血管沿股頸後上方頭下橫線遠側進入頭部,所以骨折線如在該橫線近側或通過此橫線者,則壞死率增高。通過股骨頸後上方斜形骨折線者,壞宕機會最多。從型別看,頭下型骨折壞死率明顯高於頭頸型,而頭頸型壞死率高於經頸中型,經頸中型壞死率又高於頸基部骨折型。
  2.骨折端原始錯位的程度,原始錯位嚴重者,其壞死率高,這已被人們公認。
  

治療因素
  l.急診復位與固定。應強調其重要性,發現隨骨折後時間拖延,缺血壞死率逐有增高。早期手術壞死率,遠較延期手術壞死率為低.早期手術者即使壞死,也屬部分性壞死,出現壞死的時間晚,而延期手術者,其壞死往往屬完全性的,且壞死出現得早。
  2.無創傷性復位。復位時應儘量採用輕柔而緩慢的閉合手法較好,避免多次暴力復位或過度牽引復位。必要時可在麻醉下進行。
  3.復位的質量。復位後對位不良,例如過度內收、屈曲或外翻旋轉和分離移位等,均可增加壞死率,因旋轉和分離均可使尚未斷裂的血管拉緊或受壓。
  4.內固定。對不穩定性骨折復位後,應使用理想的內固定器械固定.要求內固定物體積要小,質量要好,堅強有力且能允許斷端進行軸向壓縮,以利骨折癒合,使通過骨折線的血管能迅速地到達缺血壞死的股骨頭,促使其血管再生和重建。
  5.與骨折癒合的關係。骨折後的股骨頭壞死即可發生在骨折後,也可發生在延遲癒合或不愈者。

注意事項

類風溼患者發生骨壞死機率較高原因則是因為服用了激素類藥物來治療類風溼,治療類風溼的藥物多為皮質類固醇藥物,它是激素的一種,大量或長期使用激素,可導致血脂升高,脂肪沉積和變性,細胞代謝功能紊亂,尤其是增多的脂肪細胞將壓迫骨細胞使股骨頭內酯栓出現,堵塞血管發生壞死,或引發骨質疏鬆,使關節處出現細微骨折,最終發生壞死。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