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心得體會方法?

一直以為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時空內,其效率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就叫做有效教學。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變革經驗》,同時結合自已多年從教的經歷和經驗,對於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我歸納出以下幾點經驗體會,以做交流。

作者:唐良才(邵東縣黑田鋪中學)計算機專業教師兼校園網路維護管理技術員

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心得體會方法

工具/原料

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研究

方法/步驟

一、教師要努力實現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這與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大相徑庭。試問以往高壓政策下的課堂會生機勃勃嗎?老師們過去常抱怨的“老師講的口乾舌燥,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的確,原來那種教師“君臨天下”的威嚴該變了。看看現在的課堂,已經有不少老師已經放下了架子,低下了身子,走近了學生,靠近了童心。他們的課堂上,孩子們“飛揚跋扈”、“童言無忌”儼然置身一個兒童樂園。是呀,孩子們生來天真活潑,不知“天高地厚”,做老師的有什麼理由破壞這一切呢?平實,自然,求真才是我們最該追求的。

二、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有效課堂教學不容易,尤其是課改後。以前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其嚴重弊病則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按這種模式培養出的絕大部分是知識型人材而非創造型人材)。這是因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學習理論方面的基礎是行為主義.。教師可以提前備好教案,條條框框掌握在自己之中,學生逃不過老師的手掌心。充其量,學生只不過是一個個任老師擺佈的會說話的木偶而以。而課改後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新課程並不排斥必要的“講授注入”,而是對講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師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知識、教學生成過程等相關學科基本要求後,深挖教材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選擇關鍵性問題、重點問題,切中要害、一針見血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講授注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愛上我們的語文課。作為教師,一定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努力挖掘課程資源,重視學科整合  傳統的課程資源僅限於教科書,枯燥而單一,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多元的學習渴望。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資源可以為我們所用。例如,大到圖書館、閱覽室、博物館,小到公共汽車站、超市……身邊的語文讓學生耳濡目染,樂於接受。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其次,我們還要重視學科整合。每門課程都各有特點,但又是相互聯絡的。如果各科融會貫通,必將事半功倍,讓學生遊刃有餘。

課堂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積累、總結。只有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智慧型、創造型、能動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