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英語寫作兩大常見誤區答疑?

在英語考試中,大家經常會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以下針對常見的誤區,給大家提個醒,大家在複習的時候,千萬別鑽牛角尖,要根據閱卷老師的習慣與考察目的,進行寫作。

方法/步驟

  1、誤區一:越難越好

  很多考生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考研寫作越難越好,或使用大量難詞長句才能取得高分。殊不知,這樣的作文閱卷教師其實並不喜歡。盲目使用難詞長句,往往獲得極低的分數。原因是考生通過幾個月的努力,難度長度雖然有所提高,但文章極不地道而且犯錯機率很大,很難寫出考研閱讀那樣真正地道的文章,畫虎不成反類犬。

  整張考研試卷文章分為三類:一是學術文章或英美報刊雜誌文章,包括完形填空、閱讀理解A節、B節與C節,這些文章往往經過命題專家改造,充斥著難詞長句。第二類是大作文,並非學術文章,而是議論文或說明文,不建議借鑑太多考研真題中的難詞長句或一詞多義。第三類是小作文即應用文,遣詞造句應該更加簡潔明瞭,切忌使用太多難詞長句。舉例而言,中文寫作中,如致朋友的私人書信中使用太多難詞長句,也殊為不妥。

  全國考研閱卷時間僅為一週左右,閱卷教師每天工作約八小時,批閱幾百甚至上千份試卷,時間緊,任務重,很難對充斥難詞長句的蹩腳文章產生太多興趣,往往給予低分。考研寫作原則為:簡潔、地道、舒服!真正好的文章講究平淡如水,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簡潔才是美。如果盲目堆砌生硬的難詞長句,只能證明作者的膚淺和無知。以中文寫作類比,頗多讀者很難喜歡充斥難詞長句的漢賦,如司馬相如、揚雄的《子虛賦》、《烏有賦》等,而是偏愛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或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的大師文筆。英文寫作也不例外,美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作品中幾乎全為中學詞彙,但成功斬獲諾貝為文學獎。

  很多同學文中充斥著蹩腳生硬的難詞長句,閱卷教師讀來感覺冰火兩重天,瞬而極難無比,瞬而錯誤百出,很難獲得高分。而本書中歷年真題詳解中附錄的考生高分作文應是讀者學習的榜樣,往往並未使用太多難詞長句,而是模板很少、錯誤很少、沒有跑題,即可斬獲高分。

  本書中有些經典範文或高分作文出現了一些難詞長句,但行文地道、讀來通順,與考生盲目堆砌難詞長句的文章不可同日而語。希望研讀本書中的經典範文與高分作文,儘早摒棄盲目追求難詞長句的誤區,轉而追求簡潔、地道、舒服的真正高分寫法。

  2、誤區二:思維最重要

  很多同學認為考研寫作中,思維或寫法最為重要。其實,考研寫作中,語言第一位、結構第二位、內容(或思維)第三位。 考研寫作是語言考試,閱卷教師最重視的是考生的真實語言水平,而考生最薄弱的往往也是語言。語言有兩大評分標準:一是用詞或句型基本正確,可以出現錯誤,但切勿過於嚴重,即可獲得寫作及格分:英語(一)大作文12分以上,小作文6分以上。語言的第二個評分標準為在基本正確的基礎上做到用詞和句型豐富多變,即可斬獲高分,大作文16分以上,小作文8分以上。

  閱卷教師重視的第二個方面是範文的結構,即邏輯性。一般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段落結構,一般為“總-分-總”結構,無論大、小作文,一般首段總論、次段分論、尾段總論。大作文每段一般均為“總-分-總”結構或“總-分”結構,一般首句總論,改寫提綱即可。中間為分論,進行描述或發表議論。最後小結,概括論證,總結本段,可以不寫。結構的第二個方面即評分標準,一般有三大評分標準,結構的第一個評分標準是關聯詞適可而止,小作文使用三到五個,大作文使用五至七個左右。由於閱卷時間較緊,如果文中沒有關聯詞,閱卷教師可能認為該文結構混亂、邏輯不清,從而導致低分。結構的第二個評分標準是詞彙和句型應該適當進行同義替換,儘量避免同一詞彙或句型反覆使用。結構的第三個評分標準是代詞替換,適當使用代詞尤其是it, that, they等物稱代詞替換前文出現過的名詞、片語或句子。上述結構的兩個方面都做到即結構嚴謹。

  閱卷教師重視的最後一個方面才是文章的內容或思維。思維不重要,只有跑題的時候思維才重要。內容有三大要素:一是論點,圖畫作文的論點一般是圖畫的象徵寓意,一般出現在首段尾句或二段首句;二是論據,如例子、原因等均可作為論據,一般出現在第二、三兩段;三是論證手段,可以使用因果、舉例、正反、統計、事實等多種論證手段。

  綜上所述,考研高分作文具有三大特點:一是語言精彩,二是結構嚴謹,最後才是論證充分。考生需要扭轉思維最重要的誤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