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問我,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要如何來引導?到底應不應該讓他還手呢?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社會人,人際交往和人際衝突也自然就產生了,父母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負。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首先要給家長敲響一個警鐘:我的孩子是不是價值感不足?
在學校或者任何一個團體裡,誰最容易成為被欺負的物件?首先是那些自我價值比較低的孩子,這些孩子通常膽怯、內向、不敢跟人起衝突,甚至有一些孩子被欺負了回家還不敢跟大人說!
通常這時家長心疼而又惱火,怒斥孩子:“為什麼回來了還不告訴媽媽?!”“為什麼不去告老師?”“為什麼不還手?”然後給了孩子一大堆建議,可是孩子根本做不到。孩子被人欺負了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告訴老師家長,那是內心沒有力量的表現,所以他不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做,而是做不到。
排除天生的性格因素,導致孩子價值感低,內心沒有力量,最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否定太多:父母對孩子的否定與指責遠遠多於肯定欣賞,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大都是負面的。
2、父母其中一方太過強勢:對孩子管教太過嚴厲,約束太多,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完全沒信心。
3、孩子安全感不足:夫妻關係不穩定,媽媽的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的安全有很大影響。
因此,不是你教孩子怎麼做,孩子就能做到,而是要幫助孩子增強價值感,相信自己有力量面對並處理衝突。
方法/步驟
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肢體接觸的競技性體育活動,特別是男孩。男孩天生需要一個發洩攻擊性的渠道,可是現在我們禁止孩子參加一切有冒險的活動,孩子只好到暴力遊戲裡去找發洩,真正在生活中碰見衝突了反而只會退縮。比如:藍球、足球、摔跤、散打這類有肢體接觸的競技性運動,能讓孩子更有勇氣,敢於面對衝突。而且擅長一到兩項運動也能夠給孩子帶來價值感和成就感,這樣的孩子通常都更陽光、更自信。
欣賞認可孩子,持之以恆地不斷髮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告訴他,讓他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優點,有很多值得欣賞並且讓爸爸媽媽可以為之驕傲的部分。
鼓勵孩子有更多的人際交往,多和小夥伴在一起,孩子會更加開朗自信,有團體的支援孩子很少受到侵犯,侵犯者很不太願意向團體中的一個人挑釁。
在任何時候,給到孩子支援,在情緒的部分給予支援和同理,看見孩子被欺負後的委屈、傷心、難過、沮喪、挫敗、無力、無奈……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跟孩子討論,下一次碰見這種情況,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面對,告訴孩子,你會陪伴並且支援他,直到他有力量面對衝突。
告訴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當孩子被侵犯的時候,可以直接面對侵犯者,告訴他“當你這麼做的時候,我覺得……如果再這樣,我就會……”如果對方還是繼續侵犯,明確地告訴孩子,在被侵犯的時候應該自衛甚至可以還擊,或者去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
讓孩子自己面對衝突,學會解決問題是孩子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社會人、學會生存技能的一個過程。幫助孩子獲得價值感,成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人,孩子才能學會尊重他人,並且敢於面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