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師—語言的組織方式?

在國際漢語教師的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廣義的音父結合也包括形式結構與語義結構的結合。這裡所說的形式結構,指的是詞與詞的結合形式和詞與詞結合後的語音形式。

詞與詞的結合形式就是一個片語或句子由哪些片語成,什麼詞在前,什麼詞在後。詞是一種音義結合體,因此詞與詞的結合也包括詞與詞的語音形式的結合。但是詞與詞結合後的語音形式並不是詞與詞的語音形式的簡單加合。

在國際漢語教師的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語言的語音形式除了詞的語音形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句調和句子中的邏輯重音。

句調是句子的主要標誌。帶有句調的言語現象哪怕只用了一個詞,也是一個句子;不帶句調的言語現象無論由多少片語成也不是句子。

邏輯重音用於區別句子的意義,突出句子的資訊焦點。在國際漢語教師的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由同樣的片語成的句子,如果邏輯重音不同,所表達的意義也往往不同。例如“wǒ hē chá。”這個句子可以有不同的邏輯重音,邏輯重音不同,句子的資訊焦點也不同。如果邏輯重音在wǒ,回答的問題是“誰喝茶?如果邏輯重音在hē,回答的問題是“你喝不喝茶?”如果邏輯重音在chá,回答的問題是“你喝什麼?”又如在“我去上海。”這個句子中,如果邏輯重音在“我”,回答的問題是“誰去上海”;如果邏輯重音在“去”,回答的問題是“你去不去上海?”;如果邏輯重音在“上海”,回答的問題是“你去哪兒?”。可見,邏輯重音所在,也就是句子的資訊焦點所在。

在國際漢語教師的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形式結構不同,語義關係也不同。例如.“wǒ hē chá。”這個句子的語義結構是“施一動一受”;“chá wǒ hē。”這個句子的語義結構是“受一施一動”。這說明,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是一一對應的,一定的語義結構要用一定的形式結構來表示,一定的形式結構只能表示一定的語義結構,這就是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的結合,也可以說是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的統一。

我們說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是一一對應的,指的是一種形式結構必然有與其相對應的語義結構,一種語義結構必然有與其相對應的形式結構。而不是說一種形式結構只能有一種語義結構與它相對應,—種語義結構只能有一種形式結構與它相對應。在國際漢語教師的培訓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實際上,就象“音”和“義”的關係往往是“—對多”的關係一樣,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也常常是“一對多”的關係。也就是說,一種形式結構有可能表示多種語義結構,一種語義結構也可以用多種形式結構來表示。例如,“考物理、考大學、考研究生、考老師”等,形式結構相同,語義結構卻不同。“因為交通不方便,所以我們不常常見面。”“交通不方便,我們不經常見面。”形式結構不同,語義結構卻一樣。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的這種“—對多”的關係反映了語法的概括性特徵和語言的節約性原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