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別輸在“面”前?

為什麼面試之後久久收不到通知?為什麼錄取的總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甚至硬體條件還不如自己的其他求職者?不少人在求職落敗時都有這樣的困惑。又到面試季,做足面試前的準備,知己知彼去迎戰&,再掌握一些實用面經&,可能會幫你不再輸於面試前。

知己 做好自我評估

作為剛走出校園的應屆求職者,一定要明確一點,那便是無論你以前在學校表現得如何出色,步入社會就是一個從零起步的菜鳥&,客觀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是首要任務。這種自我評估既要了解自己的知識儲備型別,又要能夠量化&自己的能力,有的求職者在被問及能力時,常愛說自己熱情、開朗,這些其實都只是性格,並非能力,而且在面試中也不能直觀地體現出來;對於一個沒有很多社會經驗的人來說,評價自己的能力結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容易失之偏頗,自信心強的人往往過高評價自己,而自信心差的人又往往過低評價自己,這都是需要警惕的。

另外,還要考察自己的職業適應性和職業價值觀,包括興趣、特長等,可以藉助於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比如霍蘭德職業適應性測驗。這個測驗主要考察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你所感興趣的活動、你所擅長或勝任的活動、你所喜歡的職業、你的能力型別等方面,然後進行統計綜合以確定你的職業適應性。

知彼 瞭解單位性質

有些新人在面試時,喜歡即興發揮,事先只對這個企業知其名或知其大概,就興致沖沖地前往,而當問及他對企業的瞭解、企業所在行業的以及對所應聘崗位的理解時,就變得張口結舌,殊不知,只有熱情,全不知情,是沒有辦法得到企業信賴的。

在面試前,新人應該瞭解單位的性質、主要功能、組織結構和規模;人員結構,如年齡結構、專業結構以及企業氛圍等;部門的歷史沿革及正在從事的工作重點。此外,還要弄清面試職位的工作性質、基本的責任和權力、任職的專業要求等。在瞭解這些之後,求職者還要對自我和所應聘職位之間的適配性進行確認,也就是如何證明我是這個職位的最合適人選&,要有充分的求證&條件,企業才會覺得你是一個必要&的員工。

細節 往往決定成敗

很多面試者在經過充分準備後,卻依然沒有被相中&,原因往往是輸在了細節上,而這些細節卻又不易察覺而遭到忽視。首先,姍姍來遲便是職場大忌,找不到路、堵車都不能成為遲到的理由,因為結果代表一切;其次,求職時的著裝也很有講究,外企、國企、政府機關等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要因企而異&,在著裝上體現出專業性和重視程度,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面試時的語言也很關鍵,儘量使用標準普通話,語速適中,不要念錯字、錯音,更不要發嗲或曲意逢迎地在言語上過分地向面試官套近乎,只要做到用詞得體、表述清晰、條理明確即可。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