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總以為,小朋友才是兒童節的主角。其實只要有一顆未泯痛心,誰都是主角,無論你是70s、80s、90s,乃至50s、60s。我們都有一段永不消逝的童年。
70後的我們,大都身為人父人母了。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這一天對於孩子來說簡直是童年的“精華”,所以也過得異常“隆重”。學校會搞大型的遊戲或活動、家長會送禮物、陪孩子游玩等等……如此多彩和豐富,雖遠比70後過的兒童節要精彩得多,但在70後嚴重最美的兒童節,只有那逝去的記憶中留下的溫馨——暖暖的陽光、甜甜零食、簡單的玩偶……
烤紅薯
對於70後來說,最常吃的肯定是烤紅薯莫屬的,不過當時的烤紅薯大多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當成好吃的零食。以前物資短缺的時候,米飯不足只能靠紅薯填肚子,現在卻相反了;很多小孩都不願意吃飯,都把零食當飯吃。偶爾在街上遇到賣烤紅薯,總會忍不住買,那段艱苦有快樂的童年依然記憶猶新……
水果糖塊
對於70後來說,小時候有糖吃已經很滿足了。那時候的糖果並不像現在包裝得新穎獨特、富麗堂皇。那時候的糖塊是不帶包裝的,兩分錢就有1小把,還有各種性狀和味道,有圓的、方的、三角的,草莓的、橙子的……只可惜,現在的糖果更多樣了,但曾經的味道卻找不回來了。
哨子糖
應該是最早將零食和玩具結合在一起的食品了,又可以吃、又可以玩。相信70~80的人都吃過這種糖,而且經常會比誰吹出最響亮的聲音。這種紅極一時的糖果,現在好像買的人也比較少了,但依然是我們心目中的經典零食。
寶塔糖
嚴格來說,這種並不算零食,而是一種驅蛔蟲的藥。當因為口味甜甜的,所以很讓人很喜歡吃。在那個年代蛔蟲病非常普遍,為了不讓小孩拒絕吃藥,所以把驅蟲的成分製成了淡黃色、像寶塔一樣的糖果,就是這種寶塔糖。那時候的小孩都很樂意吃。不過到80後的年代漸漸就沒有了,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得賣?
米通
米通又叫米花糖,在七八十年代幾乎是家家必備,尤其是到了過節的時候。非常的鬆脆可口、入口即化,又不粘牙。算得上時當時膨化食品的“老大”。到現在還是非常的受歡迎,只是現在都非常商品化,自家做的已經很少了,已經沒有捧著大米熱熱鬧鬧做米通的情景了。
注意事項
保持童心,才能保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