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神疾病的冷知識(如何重新擁抱幸福)?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的心裡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焦慮症、抑鬱症越來越多。然而很多人不會認識到這就是精神疾病,就在於人們對這方面疾病存在普遍誤解。家人及自己總認為是正常的,又不是完全失去判斷和控制能力,根本不可能是生病。至於人們的輿論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誤解,將是接下來所要講的內容。瞭解這些知識這對很多人擺脫痛苦,擁抱幸福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精神疾病的冷知識(如何重新擁抱幸福)

關於精神疾病的冷知識(如何重新擁抱幸福)

工具/原料

人們的誤解是導致很多痛苦者遲遲就醫的根本原因。

精神疾病患者是否失控取決於控制意識和發洩意識。

精神分裂症和情緒病很多時候不能混為一談。

情緒病患者服藥只是揚湯止沸,心理調整才是釜底抽薪。

方法/步驟

有些精神疾病患者會表現出外在的異常,有些僅僅表現出內在的異常。表現出外在異常的人,往往會引起人們關注。一旦表現出外在異常,人們就立刻會反應,這人有精神病。然而僅僅表現出內在異常的人人們一般不把他叫做精神病人。這是因為人們耳聞目睹的基本上是表象,隱藏在表面的只要當事人不說,都不會知道。自然而然,人們就只把表現出外在異常的人定義為精神病患者。

很多人患上了精神病,但是自己不覺得,家人也不覺得。源於人們普遍認為精神疾病都是完全沒有控制和判斷能力,不能正常工作和學習,再看看自己離這個還差遠呢,就不去就醫。人們對精神疾病的誤解導致很多隻表現出內在異常的人認識不到自己患病,也導致部分人即使認識到了,也因為忌諱而不去看醫生。

為什麼有的患者沒有表現出外在異常,有的卻表現出來了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

一個人有控制意識和發洩意識。不管是患者還是正常人,控制意識是訓練或潛移默化地形成的,隱藏在潛意識當中;發洩意識可以是情緒帶來的,表露在主意識裡面。有的人生病(精神分裂症除外)前控制意識較強,但其中一部分生病後會失控,一部分還是控制得很好。這就與控制意識佔兩種意識之和的比例的大小有關。

生病前控制意識強,生病後失控的概率就小,但不等於不會失控,因為也有可能控制意識的比例會低於界限。有一點要注意,生情緒病只增加情緒帶來的發洩意識,控制意識一般不會減少的(前提是控制意識是由道德意識養成的,不受環境、對象等的變化而變化),不然的話個個情緒病患者都會失控,就不存在只表現出內在異常和表現出外在異常的兩類人。

控制意識佔的比例小導致失控,會引起家屬及周圍人的注意,就有就醫的可能性;但是控制意識佔的比例不小,沒有失控,就很少有人重視,導致很多人痛苦不安,卻又不知道自己患上精神疾病,即使他向周圍人訴苦,周圍人也不會認為他有精神疾病。其實,這些都是人們常犯的不科學的錯誤。所以,一個人生活得缺少幸福感,有可能是患有精神方面疾病,這點要注意。

精神疾病,解剖文字,就是精神系統疾病,即這個系統各個元件不再協調。這麼說,只有精神分裂症才能稱為精神疾病。人們也習慣地把情緒病稱為精神疾病,原因就是情緒病和精神分裂症都會影響到人正常的思維和行為。情緒病患者控制意識佔的比例一旦過小,就會表現出失控行為,人們就會認為這人精神不正常。總之,根據外顯的表象,情緒病(在失控狀態下)和精神分裂症可以分為一類,但是論內隱的原理,它們兩者就不能混為一談。情緒病和分裂症到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點:1都會影響到人正常的思維和行為。2藥如果用得不到位,異常體徵隨時隨地會發作;但是要用得到位,異常體徵就會得到控制,不容易發作。3一般人會對自己的胡思亂想懷疑,但是情緒病和分裂症患者就是認為自己的很多想法是對的,哪怕是不合常理的。

不同點:1情緒病有治本藥,但分裂症沒有(就好比紙頭一張沒有撕開,能夠復原;另一張已經撕開,不能復原)2情緒病失控是控制意識佔的比例過小,還是有判斷和控制能力的,只是比例過小看起來和沒有能力差不多;分裂症是控制和判斷能力的殘疾,是大腦各個機制不協調導致。3精神分裂症患者講話不知所云,情緒病患者(除了躁狂患者來不及表達)講話基本上是有邏輯的。

因此,情緒病患者比分裂症患者幸運,是能夠絕根的,至於怎樣絕根就是下面所要講的。情緒病患者,應該比分裂症患者對康復更加有信心。

情緒病患者都具有情緒病人格,如果不控制這些人格,即使再怎麼配合醫生吃藥,也好比一方面在給傷口塗膏藥,一方面在揭傷疤。

吃藥是降低心理調整的難度,但是不可以代替心理調整。吃藥最多揚湯止沸,心理調整卻是釜底抽薪的。現在就以躁狂和抑鬱為例,講一講怎樣心理調整。

在福中看禍,就好比情緒高了,壓下去一點,會起到穩定劑起不到的作用。禍中看福好像比福中看禍難得多,其實也並不難。要學會有心計,這樣才會儘可能創造自己喜歡接受的事物,在困難的時候不喪失信心。但是心計必須是善良傾向的,如果一心為了維護自己,損害他人,自己遲早會吃虧的。心計,是治療抑鬱的良方,相當於情緒低了,擡高一點。同時,心計能夠消除相當一部分發洩意識,那些抑鬱了亂髮洩的人,基本上是沒有心計的。

但是隻心理調整,不吃藥,那麼難度頗大。因為情緒病患者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承認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偏頗離譜的。所以一旦患上情緒病,要想絕根,必須吃藥和心理調整相結合。

注意事項

如果難以調節自己的焦慮抑鬱,這時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挺得過去而不去看醫生。

控制自己的脾氣,就要學會消除發洩意識,並在平時增強控制意識。

情緒病患者應該對康復更加有信心。

要學會用成熟在福中看禍,用心計在禍中看福。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