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學生叛逆: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一是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 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物件,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二是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瞭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
初一學生叛逆怎麼
艾方aifang教育建議你:首先,要注意與孩子融洽情感,不能一味地為了讓孩子開心,而依著孩子的願意走,那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會害了他。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對孩子加以正確地引導,講究一些策略。在孩子小學時,父母說孩子他會聽,但是當孩子進入到逆反期之後,我們的教育方法就要從說教要轉變為引導,即把我們的想法變成孩子的想法。
應對逆反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家長要實現自己的教育要求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引導,以下方法建議嘗試:
1)二選一法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二選一法:如下午寫作業,還是晚間寫作業?今天、還是明天做?先做A,還是做B?讓孩子自己選擇。
要求孩子可以,要給孩子自己選擇留點餘地,一張一弛,先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然後,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斷然拒絕,之後,再有意地在其它方面給些“寬大政策。”
2)暗示法
通過鼓勵和鞭策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情緒。如你發號施令讓他如何,不如誇獎他像某人(他羨慕的人)的優點;如按計劃寫作業的時間到了,不說該寫作業了,而說某人可能會怎麼樣……。
3)強化法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家長要有意發現閃光點並及時給予強化。教師和家長要善於放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活動中表現自己,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表揚給予肯定。如媽媽見孩子有參加一些活動的想法,可趁熱打鐵,馬上跟進……如誇孩子這事辦得真懂事等等,讓孩子在認可或肯定中不斷成長。
4)先是後非法
一是先表揚一部分,然而,指出另一方面的不足;
二是安慰本我,要先解決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問題, 然後再進入到實際問題。比如——孩子說,學不下去了。家長可以說,是太累了,休息,玩……,放鬆一下你的大腦,……之後孩子的勁兒就又恢復上來了。其實孩子不是真的學不下去了,而是他的“本我”在作怪,因為人在過於疲倦時,“本我”就會出來阻撓,你便可以適當的為他的“本我”說話,先肯定就是讓孩子的“本我”放鬆一下,在一個短暫的調整時間,讓其快樂之後,孩子的“自我”會使他重新走進的學習生活。如果對他說,你看XXX學到後半夜2點呢?就你……,他的“本我”就會跳出來和你理論了。其實,大人說的道理,孩子們明白是對他關心,這些道理他們早就懂了,但是他的“本我”不買你的帳。 在提出要求時,要注意到孩子此時此刻的情緒狀態,注意在情緒狀態緩和、不對立後,再去商討學習的問題。
5)徵求意見法
如你想不想……;給你提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