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高效的做好電子商務,不少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不少企業的電商做的半死不活,不少企業只是做了個企業官網,開了個阿里巴巴店鋪,這些只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基本才是半隻腳踏進門。那麼傳統企業如何高效的做好電子商務?下面為您解析。
工具/原料
網絡團隊
網絡平臺
傳統企業做電商的三件事
目前電商態勢及新聞消息千變萬化、高深莫測,大家頓感莫衷一是,手足失措。其實對於傳統企業做電商就三件事情:
1、找個合適的電商負責人,放權,先做好天貓;
2、做好全網渠道(京東等);
3、適當關注微信電商、移動電商,搞點微博微信,佈局點自有B2C長遠。做電商就這3件事情,其他真的就沒有了。現在更新之處在於多做微博微信微商等。
對於大型傳統企業電商組織架構建議
1、電商老總必須兼任老闆助理,可以調動各部門資源;
2、電商最好成立合資公司,有獨立運營權;
3、80%子弟兵+20%外部互聯網電商人的組合;
4、電商團隊要拋棄導致企業成功的原有文化;
5、電商一把手是傳統人,操盤手要是電商行業的。
大型企業的新媒體移動策略總結
微信是強關係,以服務為主。微博是弱關係,以營銷和品牌推廣及PR為主。但所有移動渠道都要匯聚到完全屬於自己的APP。“微博拉新、微信客服、論壇互動、app獨立。”4句話16個字成為新媒體佈局的最基本的常識。
大型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的流程問題
一線電商操盤手們還說到一個細節:大型企業所謂OA管理流程,財務審批付款一般要半個月,而淘寶一般從小二給傳統企業提出促銷需求到決策付款須在1小時內決策完成,一小時與半個月,僅就這一點,傳統企業做電商成功有時無關運營水準,財務流程快的傳統企業電商勝出,而80%企業不願為了電商改變流程。
傳統中小企業做電商的策略核心在於老闆
對於傳統中小企業,創始人不同,即使是一模一樣的企業基礎,其電商策略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對於此點整個行業居然沒有留意這點。因為對於電商最後的、唯一決策人是老闆,他的網感及個性,決定了電商思路與策略,其電商策略甚至和這家企業無任何關係,只和老闆一個人有關。
電商人一開始就要追求賣貨
一個老友來訪,總結他去年電商創業失敗教訓:過多受新潮思想如互聯網思維影響、過多的參考市場新銳的互聯網成功案例、追求獨特個性、差異化。花了一年時間,請最好的品牌策劃、設計師、品牌故事文案,花了很多錢、追求完美,等產品推出,創業資金殆盡。他說教訓是如果一開始只追求賣貨或不會失敗。給新品牌編個“品牌故事”的手法是否應該從品牌諮詢策劃業淘汰了?現在傳統品牌行業還在熱衷打造一個新品牌時,編造、杜撰這個品牌是歐美等有100年曆史的所謂“品牌故事”手法,還是全行業的、潛規則的、傳統品牌運營最常規的策劃手法,策劃者還為這個杜撰作假、上機場雜誌作為成功案例公開炫耀。
電商在推廣要分成銷售推廣和品牌推廣兩部分
第1、2、3代電商區別
何為第一代淘寶電商?純賣貨,不懂零售,不會營銷 ;
何為第二代淘寶電商?目前在淘偏離零售的本質,偏重刷單、燒車、鑽展以及報名活動;
何為第三代淘寶電商?有零售新思維,懂數據分析,會營銷,懂細分定位,精通社會化媒體,懂產品,懂平臺,懂展現,懂管理!
一道問題衡量你是否具備做電商CEO的潛質
電商選擇題:一個淘寶店真實數據是:一個流量點擊成本2.8元,靜默下單比例12%,還有49%流失了,詢問後下單轉化率為17%,均單額為69元,毛利是14%,如果你是這家電商CEO,你的決策是:A加大投放提高流量;B強化客服培訓,提高詢單轉換率;C強化關聯商品;D以上都做。答對的有能力提拔做CE。公佈出題者給的答案:選a肯定錯誤,意味著你繼續化2800元,掙到毛利2800元,越推廣越虧損;選c也是錯的,因為關聯產品都要比主推產品價格低60%,主推都虧,關聯沒用;選擇D的最容易虧損的CEO,什麼都想做,沒重點;正確答案是B,前提是要達到50%的轉換率。
先進理論的適應性問題
目前80%商品與服務都是同質化,這個事實暫時改變不了(包括做電商貨大部分相同等),而現在先進理論都是讓大家差異化,做第一定位,互聯網思維,藍海,粉絲經濟等,都對,但都是隻適用於1%的大企業。99%中小企業還是在同質的背景下,精細化,做企業基本面基礎才是正道。不要整天想捅破天的創新。
我們要警惕過左或過右的兩種電商思潮
一種是對移動電商或微信電商等趨勢視而不見,認為還沒有成功案例及靠譜的銷量;也要警惕那種動不動就電商革命的思潮:以後沒有用戶了、只有粉絲了;全公司都互聯網化,沒有傳統了;所謂移動電商、o2o、微信等都是來改變徹底推翻改變傳統企業流程及文化的。
沉迷學習案例是誤區
現在一打開微博,滿眼都是新互聯網營銷成功的案例:包子的、褚橙的、潘蘋果、互聯網鮮花的、互聯網煎餅的、互聯網成人安全套等等,轉的人滿腹崇拜,看的人興奮莫名。不可否認這些案例市場方面的成功,但實際效果我瞭解很多都不好,甚至一些叫好不叫座銷量為0,沉迷學習不該學的案例也是誤區。
營銷推廣
【自媒體寫推廣文案效果比企業原創好10倍以上】
還有一個經驗是,讓自媒體人自己寫相關文案的推廣,比企業自己寫的文案,效果好10倍以上。因為自媒體人從第三方觀點來寫,可信度高,而企業自己或廣告公關代理公司的文案,寫自己的企業文案,心中只有自己的企業與產品優勢,而沒有讀者。
【現在做微博微信廣告區別】
經驗是:互動性強的推廣,如抽獎、論壇邀請、培訓、贈送、調查等,涉及人頭活動的,請做微信推廣(朋友圈及公眾賬號),微信效果比微博好;而涉及帶有任何PR公關的消息,新聞等,微博比微信好。雖然是常識,但很多企業還不懂,發出來廣而告之。
【舊營銷時代落幕】
舊時代營銷的關鍵詞:忽悠、挖掘人性弱點:慾望、害怕、貪嗔痴、賣點usp、明星代言、渠道為王、電視廣告轟炸、腦殘式重複、渠道與營銷比產品本身重要、感知比事實重要、利用信息不對稱;新時代的營銷關鍵詞:真實溝通、事實第一、挖掘人性的真善美、產品第一、互動比強迫好、擯棄虛偽,還有哪些?過去20年中國營銷是以忽悠為主、抓住人性弱點而營銷但銷量效果奇好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大師有2位,即史玉柱與葉茂中,其營銷思想霸佔中國營銷20年,但效果奇佳。舊營銷時代才剛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但新營銷大師還未出現,新營銷效果還不理想(除了小米這一個偶然的成功案例)
【什麼樣的廣告吸引人】
1、標題比內文多5倍的閱讀力;2、廣告空白增加1倍,注目率增加0.7倍;3、數字“100”元比“一百元”更打動人心25%; 4、廣告語8-12個字最易記憶;5、看廣告圖象比看廣告標題的人數多20%;6、看報紙廣告左邊比右邊多12%,看上邊比看下邊多60%; 7看三角形比看正方形的人數多2倍
【網絡廣告素材設計的5個元素】
1、產品圖片:要清晰有質感; 2、產品名稱:簡單直接,不超過10個字; 3、價格:折扣價突出展示; 4、購買按鈕:刺激用戶點擊; 5、賣點標籤:強調核心賣點; 規定所有的網絡廣告素材都不超過這5個元素。同時使用純色的背景,以突出產品圖片為目的。
【微電商的10大推廣渠道】
1、微博:PR及拉新;2、微信:CRM;3、微商城+手機淘寶:支付成交;4、o2o:線下線上推廣;5、手機qq及微信群:圈子營銷;6手機百度:引流;7、微媒體:手機導航客戶端等推廣;8、微活動:手機特賣會等;9、微分享:點評優惠券等社會化購物;10、微站長:手機上CPS及微信朋友圈電商等。
【自媒體的運營經驗】
自媒體較高境界是互動,如現在電商界的爆料都找我微博、招聘找投資找代運營都找我微信、電商界一點風吹草動都反映到我這裡來、遇到電商騙子吐槽我這裡來、不懂的電商問題來諮詢等。知識分享是自媒體的低層面的東東,更高層面是互動、互助。以後我不需要懂電商專業,用這個渠道給大家幫忙就夠了。1UGC(用戶產生內容 )自媒體比2原創自媒體及3文摘自媒體都走的久。
【微信朋友圈的潛規則】
1、一篇文章被分享2萬次以後,你再分享,表面上你可轉,其實暗中被屏蔽;2、80%的微信商城、微商城、微店、其實是被朋友圈100%屏蔽的,你可以轉發,但看到的人為0;3、私人粉絲超過1萬,被限制新加好友,50%粉絲其實看不到你的信息;4、私人粉絲超過2萬的,直接封號關閉。現在私人微信粉絲的上限是5000人左右。
創業經驗
【遵從自己的內心】
有一種說法是很靠譜的:人生中有兩件最主要的選擇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再三問自己的內心深處再來選擇:一個是選擇結婚的伴侶;一個是選擇自己的職業或事業;除此2個之外,人生的所有選擇都可以憑邏輯、世俗、利益與金錢等標準隨便來隨意選擇。
【關於人脈的經驗性結論】
人脈不是你利用多少人,而是你幫助多少人 ?人脈不是多少人當面吹捧你,而是多少人在背後稱讚你?人脈不是輝煌時多少人奉承你,而是落魄時多少人願意幫助你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人脈不是你和多少人打過交道,而是多少人願意主動和你打交道。
【如何判斷一個人靠不靠譜?】
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方法,看他(她)經常說話用的句子語法,如他經常給你說完成時的句子如”明天我們就結婚“”錢準備好了來拿“”年底全部雙薪今天去財務領“等,此人就是靠譜的;如果一個人經常說的話是”將來時“,如”如公司上市了給大家加薪“、“等我。。就娶你”等,此人就是不靠譜的。
【是否有口碑傳播是創業是否靠譜的一個衡量標準】
創業感悟:一個生意或項目是否靠譜,創始人要憑直覺感受是否靠口碑自動傳播開來:我用微信朋友圈做電商中介,前2個月沒動靜,都是靠我的微博拉人,從上週開始,不做任何推廣每天有新加200到300人微信好友,基本加的留言都說:朋友介紹來的。我竊喜,這就成功了。
【一個人工作事業上獲得“心靈自由”的心得】
1,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2,專注一個生意,其他任何業務的機會都放棄,不多看一眼;3,除了三五個合作伙伴及溝通好友,沒有動力認識任何有商業價值的朋友;4,不要合夥人;5,永遠是錢貨兩清,不欠任何人的人情;6,沒有必須要給的面子及必須要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