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於寶寶成長髮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寶寶的正常成長髮育。
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39度以上就必須用藥,退熱藥副作用大,非萬不得已不用。一般建議先使用物理方法來幫助寶寶降低體溫。
工具/原料
寶寶發燒
物理退熱
方法/步驟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面板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低溫室法:將病兒置於室溫約為26℃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面板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件者,可採用空調降低室溫。
酒精擦浴:這種方法已經被摒棄了。 嬰兒的面板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面板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面板,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
幼兒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穩定,新陳代謝較旺盛,體溫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體溫也有波動,安靜時體溫較低,活動時體溫較高,清晨2點-6點,體溫最低,下午2-8點體溫最高,波動幅度約為0.6℃左右。所以,孩子的體溫有時候會隨著周圍溫度而變化,只要孩子的精神可以,沒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就不用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