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有關溝通的課程都會強調傾聽,那麼到底怎樣傾聽呢?
方法/步驟
正確的姿勢。
這裡有關傾聽的“正確姿勢”是比喻,包括身體和心態兩個方面。
1)身體上:讓對方比較舒服且覺得受到重視的姿勢才是好姿勢。
2)心態上:不先入為主,開放的心態去傾聽。
適當的反饋。
當然,傾聽不是指貢獻耳朵而已,為了讓對方把話說出來,還需要適當的反饋,反饋不是表達,不要喧賓奪主,有一些簡單的方式可以輪著用。
1)一些語氣詞,比如“嗯”、“哦”、“呃”等等。
2)一些肯定詞,比如“是啊”、“這樣啊”、“就是”之類的。
3)簡單的問句:特別的隨聲附和也讓人覺得無趣,所以針對內容簡單的問句也是好辦法,當然問的一定是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對方說下去。
情感同步。
適當的反饋不是簡單的應激反應,需要跟傾訴著保持情感的同步,比如特別開心、特別有趣、特別矛盾等等。如果跟對方情感不同步,對方肯定也是覺得你不懂他,無法痛快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聽出訴求。
既然傾聽是溝通的一種方式,目的當然不只是聽。在“情感同步”的基礎上還要撥開“情感迷霧”,聽出傾訴者真正的訴求。
特別注意的,對方甚至聲淚俱下的聲討的內容卻未必是真正的訴求,可能就是一句“我愛你”呢?所以,一定要仔細聽,這也是為什麼先要做到“情感同步”的另一個原因,除了為傾訴者營造更適宜的氛圍,也為了更接近對方的視角,發現真正的“訴求”。
找到相同點。
作為溝通方式,目的是雙方達成某種共識或者實現某種效果,聽出對方的訴求後,接下來就是找到相同點,這個相同點起到橋樑的作用,讓溝通互動起來。
建立共鳴。
只是找到共同點,也就是橋樑還不能停止,只有建立起共鳴才把對方拉進來,雙方在共同的方向上形成興趣或者關注,達到互相溝通的目的。
實現共贏。
這樣的步驟下來,終於知道為什麼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節奏啊。
如果運用不當,可能變成比較高明的忽悠了。所以,最後呢,還有一個特別提示,就是溝通的目的是實現共贏,不是誰說服誰、誰智商高騙了誰,實現共贏,互相都愉悅才是更好的溝通。
注意事項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