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補抗衰食藥雙補,健延齡療法?

《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立冬為冬日始。立冬是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古代,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行“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體恤孤寡之制;而民間則習慣“立冬補冬”,即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這樣才能延年益壽。 “補冬”要從食、宿、動、補等幾個方向同步進行。

方法/步驟

食療建議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黍也叫糜子(北方叫黃米),煮熟以後有粘性,可以用來做糕或釀酒;黍,性溫,久食多煩熱,最適宜冬季用來給人體加溫以抵禦寒冷。另外,立冬是乾季向寒季轉換的過渡期,更偏向燥,飲食宜【滋陰潛陽】。

日常可多吃山藥、羅卜、白菜、南瓜、紅棗、桂圓、豆芽、杏仁、牛肉、羊肉等;不宜多吃田螺、海帶、螃蟹、鴨血、文蛤等過寒的食物,這些食物多屬陰,易損傷脾胃。忌食花椒、胡椒、韭菜等,因為《千金方》:十月(農曆)勿食椒(胡椒、花椒),傷血脈。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被霜凍過的菜好像煮熟過一樣的菜,冰箱裡被凍蔫的菜就是這樣的),令人面上無光。勿食獐肉,動氣。

起居建議

“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立冬以後,宜早睡晚起,以避霜威;在陽氣潛藏的冬季不要熬夜,熬夜很耗損陽氣,最好在子時(晚上11點)前入睡。另外,靜臥或者出行都要著重防寒保暖,特別注意腰部、小腹(尤其女性)、腳踝保暖。襪子要穿厚,不要露腳踝,泡腳最好每晚堅持,帽子可以晚點戴,《千金方》:「是月勿戴暖帽,使腦受凍則無眩暈之疾。」

運動建議

立冬時節,不建議久坐不動,容易助生寒氣,動則生陽;跳繩、瑜伽、體操等等這些室內運動都可以做做,增加抵抗力。室外運動需要注意,出汗很容易涼風入體,鍛鍊身體最好在室內進行,以免冒犯寒威。

進補建議

俗話說“冬季進補,明年打虎”,但冬補也是有講究的。按照中醫時髒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藏精而為生命之源,故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進而強健臟腑。中藥中枸杞、黃芪、當歸、百合等溫補的藥材可以在煲湯的時候視情況適量加一些,來溫補脾腎。

當歸紅棗燉羊肉 材料:羊肉(切塊)500克﹐當歸20克﹐紅棗(去核)10個﹐生薑(切片)20克。

做法:將羊肉放入熱水焯一下,去掉血水;然後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燒開後轉小火燉2個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紅棗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羊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經常喝這個湯可以補溫逐寒﹑養血通脈﹐對關節冷痛﹑手足厥冷或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都有一定效果﹐是冬季養生的必備佳品。

藥補建議

不過不要每天都喝,畢竟此湯偏補,如果感覺上火就要停一停了。健延齡,補而不膩、溫而不燥的,何首烏、黃精等補肝腎益精血;熟地黃、芡實、黑芝麻等養血填精、滋養肝腎;山藥、茯苓等補氣助陽;天冬、麥冬等養陰生精;十七味中藥相配嚴謹,大補之中佐以清消之品,全方重視滋陰養精為主,輔以益氣補神,兩者兼顧。從而達到平衡調補。

(具體搭配情況可諮詢醫生)

早臥, 療法, 補冬, 閉藏, 養藏,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