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組裝電腦?
下面就開始裝機了,首先拿到所有配件以後,大家還是先都打開來看看有沒有損壞的,好馬上聯繫退換貨,免得裝機裝到一般才發現內存是折斷的神馬的,就糟心了。檢查完以後,準備一個螺絲刀,一個橡皮擦(這個一定要單獨說說,橡皮擦是用來擦金手指的,就是內存條和顯卡與主板插槽接觸的那塊一條一條的金色的部分,可以擦去氧化層,使電腦更穩定一些),幾根紮線帶(機箱一般有送,沒送的話有些包裝裡面的軟的扎線也可以拿來用用。)就可以開始裝了。
工具/原料
硬件系統
方法/步驟
1、CPU拆開以後看看正反面是不是都完好。然後把主板上CPU位置的拉桿拉上來,然後把CPU上兩邊各一個的缺角對準主板上的突起的部分,輕輕放下去,千萬不要大力去按哦,容易把針弄彎弄斷之類的。LGA775之後,Intel開始採用這種針腳在主板上,CPU只留接觸點的作法,主要是為了避免CPU的針腳被損壞,因為CPU比較比較小塊。安好以後把拉桿拉下來扣好。
2、給CPU塗上硅脂,如果是盒裝自帶的風扇,本身就有硅脂在散熱器上(如下圖),這種直接把散熱器插到CPU四周的四個孔裡,然後按照4個小柱子上標註的剪頭方向把旋鈕擰過去就好了。硅脂這東西,主要是為了增加散熱器和CPU之間的接觸面,因為如果只是兩個金屬貼在一起的話,很可能有很多縫隙。有沒有塗硅脂,溫度有時候能相差幾十度。
3、如果是你單獨買散熱器的話,都會自帶一小包硅脂,這是另外一次的,請忽略我塗的像翔一樣的硅脂……實際上只要塗CPU最中間的一點,在散熱器的擠壓下,它會鋪平鋪開的,所以儘量不要塗滿。
把散熱器的底座卡扣底座安裝上,這個散熱器的話是先把4個角卡進去以後,再用黑色的像大頭針一樣的4個塑料“釘子”插進4個白色的小洞裡把背面給卡緊。安好以後記得看一下主板背面看有沒有完全卡好。然後再把散熱器後面還有我找到的一個LGA775和1156平臺的散熱器安裝說明,安好以後在後面確認一下
4、把散熱器卡到卡口上去,記得先撕掉接觸CPU那一面的薄膜,這個要注意兩點,一個是卡子的兩端一頭是能活動的,一頭是不能活動的,先把不能活動的那頭卡在剛才安的“黑圈子”上,然後再把另外一端壓下去卡在另外一頭。二是要注意風扇的方向,結構是風扇→散熱器→機箱背面散熱孔。這樣才能把散熱器上的熱氣吹出去。
5、安裝內存,注意內存中間的那個卡槽的方向和主板上的內存插槽相對應,不要硬來。
6、內存和CPU搞定準備後I/O面板擋片(在主板的包裝裡,因為各家的接口的佈局不太一樣,但後面板的總大小是一樣的,所以各家自己生產自己的這塊面板來適配自己的接口,主要用處也只是使背後沒有太大的空隙,比較美觀、防塵)新手可以先拿著在主板後面的接口那邊比一下,然後安裝在機箱裡,免得放反了。這個安的時候就要略使一點勁了,大部分的機箱都比較緊。
7、上好後面的I/O面板以後,就是上螺絲了,通常機箱裡的螺絲有下面這兩種,小的比較圓的這個一般用來上主板(也遇到過例外),但當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清楚用哪個時,還是建議先試試小的,免得把螺絲孔弄大了導致螺絲擰不緊。另外,第一顆螺絲不要擰太緊,這個是一般常識了,因為可能上後面的螺絲的時候需要挪動主板,第一顆上太緊了就不好挪了。
8、連接電源線和前置面板(即機箱裡前面板延伸到機箱內部的線,接上它們,機箱上的USB口、音頻口才能能夠使用)
a.別的線其實都比較容易,對新手來說,可能比較複雜的,就是下面這幾根線了。這幾根其實就是連接機箱上的開關、重啟、電源燈的。分別是POWER LED+(電源燈正極)、POWER LED-(電源燈負極)、RESET SW(重啟鍵)、POWER SW(開關鍵),這個的插拔,一定記得按照說明書來插。
b.前置USB,首先最容易辨認和安裝的就是原生USB3.0的接口,只要把插頭的突出部分對準插槽上的那個小缺口,就可以插穩。反了是插不進去的,所以不要硬插。
c.前置AUDIO,音頻線也是9根pin,但可以明顯看出排列和USB是不通的,它也同樣是接反了的話是插不進去的。
除了上面這些,主板上還有一些其他的類似的幾根針的接口,容易造成誤導,比如SPEAKER(即連接蜂鳴器的接口,用於故障判斷,但是我很不喜歡那聲音,所以一般都不會裝它…),大家只要注意,通常USB接口旁邊會寫清楚諸如USB1、2、3等等(比如上面的圖上的F_USB1,F代表的是Front,前置的意思),而電源開關等等會寫F_CONF_PANNEL等等類似的字眼,AUDIO倒是通常只有一個
d.電源線,現在的主流電源線,都分成了兩股。做成20針+4針的結構,這樣做是因為某些低端主板實際上只需要20針的接口(基本上確實是很低端的那種),而普通的主流都是24針,但為了保持通用性,所以把後面那4針單獨分開,我們只需要看一下自己主板上是24還是20,然後決定要不要把那4針併到20針上一起接上,電源線因為直接做成了有的方有的圓,只有接對方向才能塞進去,所以這個也只要注意不要使勁去插就好了。
e.CPU供電和CPU風扇線,這兩個一起介紹只是因為這兩個通常都在CPU旁邊,但並不是同一個接口,而且一個是進電,一個是出電。CPU風扇是下面第一個圖,一般旁邊寫的有CPU_FAN,因為上面設計了插槽的渠道,所以也不用擔心插反。CPU供電,則是從電源線接出來,但接口有兩種,目前大部分的還是以4針的為主,部分高端的才看的到8針的CPU供電端口,只要把接口插上,把卡扣卡好就行了,和主板供電一樣是方形+圓形口,同樣不要擔心插反。
9.安裝顯卡
顯卡的安裝相對容易,一般來說機箱後面的槽是封住的,而封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螺絲把一個擋片固定在背後,另外一種則是直接和機箱一體的鐵片,直接前後扳一下扯下來就好了,現在顯卡的接口相對單一,基本上都是PCI-E為主了,老的接口已經都幾乎淘汰光了。第一張圖裡就是顯卡的插槽,接入的難度不大,只要記住把顯卡上面金手指的保護殼去掉,然後接入到接口,再上緊螺絲就OK了。
唯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的中高端的獨立顯卡大多需要獨立供電,供電的接口和CPU的供電接口類似,都是帶一個卡扣的方形+圓形接口,一般是6針的。把顯卡固定好以後,再把電源線接上。顯卡安裝比較簡單,但是如果需要拆除的話,則注意需要搬動一下接口圖右上角的那個卡子,待顯卡被彈起來一點,再拔。
10.安裝硬盤和光驅
a.無論是固態硬盤還是機械硬盤,現在的接口都是一樣的,都是像下面的左邊數據右邊電源,而這兩個接口都被設計成L型,當然也是為了防止插錯(現在各個接口都比較人性化了,不像老的IDE線比較模糊)接電源口的線是從電腦的電源上面出來的,大家只要找到長短一致的線接上就行了。
c.光驅/刻錄機,和硬盤的接口一樣,現在也都是SATA接口,但光驅一般要求沒那麼高,所以SATA2.0也足夠了。(有空餘的SATA3.0也可以接在3.0接口上)
11.其他接線,除了上述的這些線的接法以外,裝機還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額外的東西,比如:
a.機箱散熱風扇
有的機箱贈送或者自己額外購買了散熱用的風扇,如果是機箱本身送的,那麼一般不存在適配問題,但如果是自己想額外購買散熱風扇的話,就要注意機箱是否有預留相應尺寸的散熱孔給風扇。(風扇大多會帶來噪音的問題,所以如果不是特別高端的設備,溫度不是特別高的話,不建議裝額外的散熱風扇),然後風扇安裝前先在靠機箱一側安裝防塵網,然後把風扇安裝在防塵網後面,而這種風扇的電源線,通常是老式的4針梯型接口,現在的電源還是保留了這些線的,大家從電源部分找一下就行了。另外,這種老式的電源線其實是可以和SATA電源線之間相互轉換的,通過下面那種轉換線就可以實現。
c.風扇調速器
某些高端機箱上面是帶有風扇調速器的,當然這個也是可以加裝的,但成本高,效果一般,性價比不是很高。大多數風扇調速器,都是在CPU風扇的電源接口和CPU風扇的線之間再加裝一根線,其他的接口就和普通接口一樣了,比如4針的老式電源接口。
12.認識I/O面板,接上外設,主要的一些接口名之類的都在下面了,只大概講一下一些常識。
注意事項
千萬不要插錯或亂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