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更需要飽含愛意的管教?

提到“熊孩子”,家長們都會露出無奈的表情。什麼樣的孩子是“熊孩子”呢?妞妞家專門上網查了一下,網絡用語,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常會做出一些讓大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並非是貶義,本身應該是滿懷善意的孩子。

“熊孩子”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孩子,他們在一些常規的事情上,會給出讓人大吃一驚的回答或做出人們意料之外的舉措,讓人錯愕、無所適從,最終總讓人莞爾一笑,乃至捧腹大笑。

妞妞家覺得,大多數孩子都有“熊孩子”的特點,因為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所接受的新生事物越來越多,但常常與大人的理解有所不同,那麼,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妞妞雖說是個在外表很乖巧的小姑娘,至少,妞妞家是這麼認為的,但同樣具有“熊孩子”的特質。

比如,有一天,妞妞笑著對爸爸說,以後找男的要找爸爸這樣的;再比如,妞妞也常常因為睡覺、穿衣服、看動畫片、玩遊戲等沒能滿足心願而耍賴,妞妞也因此在家裡得了個“玩不夠”的外號。

事實上,不管我們如何定義“熊孩子”,從內心深處,對於沒有完全按大人願意行事的孩子,我們通常都會把這個稱呼送給他,當然其中飽含著父母的愛意。那麼,對於這樣的寶寶,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呢?

美國兒科權威斯波克博士的書中曾這樣說過,為了讓孩子表現得像個完美的小機器人一樣,你當然可以制定一整套苛刻的獎罰制度。但是你是否想過,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精神、自我價值觀、個人幸福感,以及對待別人的態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事實正是如此,寶寶不可能完全按大人的意願行事,大人也不應該剝奪寶寶自我選擇的權利,當然前提應該是不做過格的事情。但什麼才是不過格,可能每名家長會有自己的想法。

妞妞是個4歲多的小姑娘,多愁善感,膽子有些小,以前還羞於見人。記得有一次家裡人聚會,妞妞根本不讓其他人碰,只要一靠近,就要哇哇大哭,這樣的情況在2歲左右表現非常明顯,這也常常會讓妞妞家感到尷尬,當然現在已經改觀了。但即使這樣性格的寶寶,也同樣會有不聽話的時候。

記得妞妞在2歲左右時,不知為何出現了一些逆反的傾向。常常因為事情不順心,就開始耍賴,真讓人難以容忍。因此,需要採取一些強力措施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當然,有一些障礙需要先掃除。最關鍵的就是要統一家裡人的意見,爸爸不得不充當了“白臉”的角色,必須具有絕對權威,家裡包括老人都不能在教育妞妞的過程中插言,但如何做到這一點,不同的家庭應該會有不同的做法。

選準突破口至關重要。當時的想法是樹立起爸爸的權威,讓妞妞懂得有些事情不能太隨心所欲。有一次,妞妞半夜了還不想睡覺,開始耍賴,甚至又哭又鬧。這時,妞妞家覺得必須讓妞妞認識到只要耍賴任何願望都不能實現。因此,採取了很強力的措施,在凌晨3點左右,將妞妞直接拎到了客廳。妞妞哭著喊著要找媽媽睡覺,但只要不承認錯誤,就不能讓她回到屋裡。結果,妞妞在地上打起了滾,經過20分鐘左右的鬥爭,妞妞不得向爸爸妥協,承認了錯誤。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經歷過幾次,基本是在妞妞2歲左右。自此以後,妞妞對爸爸有些畏懼。但這種嚴厲卻不是妞妞家的本意,本意是樹起權威,讓妞妞認識到通過耍賴的方式是不能達成自己願望的。不過,樹立權威的過程是痛苦的,看到寶寶可憐的樣子,也會時常感到自責和愧疚,但為了妞妞以後的成長,也不得不如此。

這樣的目的達成以後,妞妞家進入了最為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妞妞感受到,嚴厲背後所飽含的父母的愛。因此,無論是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還是後來糾正一些不好的小習慣,事後都要將妞妞抱在懷裡,用十分平和的語氣同妞妞講清道理。比如,妞妞及時改正了自己的毛病,就會鼓勵她,妞妞是個懂事的乖寶寶,這樣才會有更多人喜歡她;也常常用繪本里的乖寶寶形象表揚她,像小熊寶寶、米莉茉莉、小兔湯姆、考拉寶寶一樣乖,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妞妞家再沒有采取當時那種強力的措施。現在,當妞妞的一些壞習慣被糾正,常常會給大人講這些習慣錯在哪兒,這樣就不乖,不會被大人和小朋友喜歡。甚至有時還會說,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她,是因為她是個乖寶寶。

妞妞家體會到,每個寶寶都會有一些壞的習慣,但這不是他們的本意,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判斷對錯的能力,仍處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因此,家長應該能夠容忍這些,但並不是一味放縱、順從、溺愛。在耐心講道理仍不能糾正時,應該用嚴厲的方式,讓寶寶認識到父母為什麼生氣,什麼原因不能容忍和放縱他。當父母這種態度得到很好傳達時,寶寶就能夠逐漸培養出守規矩的習慣,在日常一些小習慣的糾正中,也不必再採取過激的行動,通過講道理一樣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更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採取嚴厲的措施,還是採取溫和的方式,都應是在清醒而有目的的狀態下,而不是處於忍不住發火的情況下;都應是飽含愛意的管教,而不是專橫粗暴的懲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