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溼疹如何治療?

手部接觸外界各種刺激因子的機會較多,故發病率高,但很難確定確切因子,多數起病緩慢,手背,手指等處出現暗紅斑,浸潤肥厚,邊緣較清,表面乾燥粗糙,冬季常有裂隙,除特應性素質外,有些患者發病可能與職業,情緒狀態等因素有關。

嬰兒溼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面板病之一,俗稱“奶癬”,是一種對牛奶、母乳和雞蛋白等食物過敏而引起的反應面板病,它也可能是一種由遺傳性素質引起的面板病,如果爸爸媽媽小時候患溼疹,他們的寶寶也容易得溼疹。

嬰兒溼疹怎麼治療呢?寶寶面板嬌嫩,得了溼疹後,切勿使用激素類藥膏來進行調理,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面板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區域性面板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患兒在停藥後,往往會復發。

塗搽法可用黃連30g,甘草15g,研細末後,用開水調糊塗患處,半小時後去藥,日3次。適用於面部、頭部、手部、足部等小面積皮損,表現為丘疹、潮紅等。

外用法可用苦蔘、野菊花、蛇床子、蘆薈、黃柏、蒼朮、透骨草、蒲公英、百部、地膚子、白癬皮、爐甘石、海桐皮等中藥材,具有燥溼止癢、收斂生肌作用的中藥材為原料,經提取、濃縮等工藝製成的苦蔘皮爽康噴劑。

相關問題答案